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南韓自一九六三年經濟開始起飛以來的四十五年間,年均成長值一直在百分之七以上,其間僅僅萎縮過兩次:一次在一九八○年第二次全球石油危機過後,另一次在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
圖片來源:unsplash
南韓自一九六三年經濟開始起飛以來的四十五年間,年均成長值一直在百分之七以上,其間僅僅萎縮過兩次:一次在一九八○年第二次全球石油危機過後,另一次在一九九八年亞洲金融風暴期間。
南韓從廢墟致富的故事可以分為三大段落:開發時期的獨裁、民主化與自由化。第一階段自韓戰結束八年後的一九六一年五月展開,當時一位名叫朴正熙(ParkChung-hee)的將領發動軍事政變,奪得政權。雖說南韓當時已經獨立,而且戰火已熄,但仍然滿目瘡痍、百廢待舉。南韓第一任領導人、美國支持的李承晚(SyngmanRhee),是個貪汙腐敗、剛愎自用的人,而且雖擁有哈佛與普林斯頓(Princeton)學位,卻很無能。在他與他之前那個短暫的民主政府統治下,南韓經濟慘不忍睹,幾乎全靠外援苟延殘喘。
朴正熙必須解決的第一個難題是基本問題:李承晚的統治讓南韓一貧如洗。這個國家根本沒有產業。每五個人就有將近四人是靠農耕活口的農民。它既沒原料也沒有值得一提的能源,每年的出口(大多是米與魚)總值只有微不足道的四千一百萬美元。
第二個大問題涉及國家安全。韓戰雖已結束,卻是在平手僵局下停火,並沒有解決任何問題。重度武裝、相對較為富有而且獲得中國與蘇聯大力支持、不斷意圖重啟戰端的北韓,就在距離藍宮(南韓總統府別稱)僅僅三十五英里外的地方蠢蠢欲動。當然,並非只有平壤擁有強大外援。南韓也有強大的後台:美國。美國在韓戰期間領導南韓防務,戰後仍是南韓的最大援助國,南韓經濟仍能運轉,幾乎全靠美援。
當時,南韓的工資平均只有美國的十分之一。朴正熙於是下定決心,效法東京的做法,開始大量生產玩具、鞋子與紡織品這類簡單商品,進行外銷。的目標不是經濟發展本身,不是加惠南韓百姓,而是鞏固自己的權力,把國家建成軍事堡壘。他的目標總是一樣:「富國強兵」,而「富國」不過是達到「強兵」目標的一種手段。
之後他把砲口對準商業。朴正熙知道,想按照計畫完成這項巨型的開發躍進,他需要一些強有力的夥伴。也就是說,他得與擁有民營企業技巧與經濟規模、口袋也深的業者合作。他於是找上南韓那些「財閥」:由家族經營的商業集團。
但朴正熙很快就發現,要讓財閥真心合作,這辦法未必頂好。於是他改採溫和做法,開始每個月與財閥領導人舉行協調會,還邀請關鍵性政府部會首長與會。根據Cho Mu-hyun(採訪財閥新聞的南韓記者)的說法,朴正熙在會議中「欺矇哄騙、威迫利誘」讓這些商界領導人就範。聽話的商人會獲得豐厚報酬。朴正熙會為他們提供各種津貼與低利貸款,幫他們掃清官僚障礙,還為他們減免原料進口關稅。這種做法果然奏效。南韓經濟很快開始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