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從移民改革、能源革命、政治痲痺、貧富懸殊到極端主義,這一大堆看來難以克服的巨型挑戰讓我們焦頭爛額。每天的報紙報導、二十四小時不間斷的電視畫面與線上新聞,都告訴我們世界末日將近:伊斯蘭國的崛起、敘利亞難民潮、北京的金融弊端還有普丁的專橫跋扈。
這一切,包括就業數字、年久失修的道路、罷工與飛漲的學費,都影響到我們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
但直到目前為止,許多成功的故事總是遭人埋沒。強納森‧迪波曼以我們面對的十大棘手難題為例,檢驗領導人如何以大膽而富有創意的手法,解決幾十年來世界各國政府絞盡腦汁,卻始終解決不了的問題,並且說明這些領導人如何在幾乎無人看好的情況下,以看似簡單不過的手段解決問題。
針對新加坡的嚴打貪腐、南韓經濟的再次成長、印尼的反極端主義運動、巴西的家庭補助專案、加拿大的強調多元文化、前紐約市長彭博的市政改革等不同領域,迪波曼透過抽絲剝繭的仔細分析,證明我們確實可以運用普世措施,在截然不同的社會促進平等、提高收入、加強合作與凝聚力。
迪波曼根據他在世界各地對國家元首與創意領導人的一百多次專訪,提出這項強有力、以數據為證的論點,讓我們對世界前途充滿樂觀。面對令人捶胸頓足、幾致無法喘息的噩耗,《國家為什麼會成功》這本書適時帶來了匡正視聽之效。在這個壞消息不斷的時代,這是一本拋開悲情、重燃希望,為我們提供實用建議與靈感的作品。
推薦序 張善政
前 言 秋日傳奇
第一章 歸利於民——巴西如何讓全民財富均霑
第二章 讓適當的人進來——加拿大的移民革命
第三章 用仁慈收服他們——印尼如何打垮、收服它那些伊斯蘭極端份子
第四章 學習容忍——盧安達令人痛徹心肺的和解
第五章 做最壞的打算——新加坡怎麼征服貪腐
第六章 鑽石並非永遠——波札那如何打敗資源的詛咒
第七章 這是我的家園——為什麼頁岩氣革命只可能發生在美國
第八章 製造你的奇蹟——南韓怎麼保持經濟成長,成長,再成長
第九章 要得到,先付出——墨西哥如何讓政府恢復運轉
第十章 自己動手保衛自己——紐約市以及權宜的藝術
結 論 如何在沉淪中的世界生存、茁壯
致 謝
注 釋
參考書目
張善政/行政院前院長
《國家為什麼會成功》是一本篇幅可觀,超過四百頁的書。我接到撰寫推薦序的邀請,心理壓力自不待言。對這樣篇幅的書,我習慣上是先看最後一章結論,再決定這本書值得細讀的章節。結果欲罷不能,很快瀏覽了大半。
欲罷不能,是因為一邊讀、一邊心驚肉跳,覺得看似書中都是在介紹其他國家,可是處處也都在暗指我們台灣的困境與問題。另一方面,也不止是指出問題,這書也在提示我們國家應該努力的方向與路徑。
最該看這本書的,應該是上從總統、下到各部會首長的官員,以及任何有意角逐政治職位的人。但是,也不能只期待官員自發性的改變。我們一般民眾,常對國內各種政經局面抱持不滿意的批評態度。這些批評,是客觀有所本,還是基於意識形態?這本書也可以用來喚醒我們對台灣政治與民主發展的認知,也就是說,我們民眾應該秉持什麼心態與原則,來要求我們政府的行事準則?如何客觀看待、評斷我們政府的表現?
這本書介紹的,都是某些國家成功處理棘手問題的案例。有先進的美加、我們鄰近的星、韓和印尼。但最令人意外的,卻是我們不熟悉而印象中覺得很落後的非洲波札那。如果想像中這樣落後的國家都可以成功,我們台灣就沒有道理不成功啊!
對照當今許多國內的局面,我尤其對書中介紹的幾個觀念,有很深的感觸與迴響:
一、 愛默生(Ralph Emerson)曾說:「愚昧的堅持,是心胸狹隘者揮之不去的心魔。只有那些目光如豆的政客、哲人與教士才會將它奉為聖旨。」
但是,什麼是愚昧的堅持,什麼是睿智的堅持?我們希望當政者有足夠智慧來判別。
二、 愛默生創造了「實用主義」,就是開放心胸尋找解決方法,不讓任何黨派、部族、門閥或習俗阻撓搜尋之路。實用主義要成功,要有「無所不包的多元異質性」。
所以,多元與包容,不被意識形態綁架,是務實解決問題的成功要素。
三、 只有在重大危機期間,非傳統的候選人才有可能成為這個城市的市長(指九一一事件以後的紐約市長),因為只有在災難與迫在眉睫的緊急狀況,才能使當權者撇開日常政治與傳統決策,展現創意,從「非常大」的大處找出解決辦法。
那麼,台灣目前有沒有重大危機?有沒有機會出現非傳統、做事由大處著眼的人物?台灣是否正在期待這樣的人物出現?
四、 需要建立治理規範,避免領導人過分的理想主義,而忽略了「人會做壞事」的現實。
我們政府有沒有在執政時,有意無意已經超越法律、人權規範界線的疑慮?
五、 改革要是漸進式、符合人道的。領導人面對過去不公不義,要放棄報復的意念,免得欲速則不達。不畏艱辛去訂定新的價值觀共識,才能替國家打下安定發展的基礎。
所以,我們的轉型正義,做法有沒有落入這樣的盲點?
看完這幾點,讀者們有沒有與我一樣「心驚肉跳」的感覺,好像都在暗指台灣?
通常一個人不容易面對與接受他人對自己的指責。如果能讓一個人藉由觸類旁通的機會先放下戒心看到他例,再來想到反省自己,可以說是最高招的勸說技術。對於我們來說,這本書沒有用台灣當案例,是件好事。因為這樣,大家可以坐下來客觀安心閱讀,不擔心有被批評的機會而先建起防禦之牆,排斥這本書。
接下來就是看我們讀者的智慧。有人看完本書後只是覺得看完一本近代政治改革史,有人看完則是體會到真正能名留青史的為政之道,或是體會能良性驅動政府走上長治久安的永續民主機制。親愛的讀者,您希望自己是上面哪一種人呢?
「了不起、有智慧、寫得好……這本書能讓你長見識、開眼界,讓你精神振奮。」
——法里德.扎卡利亞(Fareed Zakaria)
「及時,生動,有見識——這是一本解決二十一世紀問題的手冊。」
——彼得.法蘭克潘(Peter Frankopan),《絲綢之路》(The Silk Roads)作者
「就在世上這些問題似乎已經壞到不能再壞之際,《國家為什麼會成功》這本書彷彿一道穿破陰霾的陽光,為我們帶來希望。憑藉讓人想到麥可.路易士(Michael Lewis)的敘事技巧,以及外科手術醫師般明察秋毫的眼光,迪波曼引領我們走進偏遠的農村,走進部長辦公室,走進總統府,觀察幾位傑出領導人邁開大步、對抗巨大的經濟與政治挑戰。如果你關心這個世界,想讓這個世界變得更好,你就不能錯過這本書。領導的面貌很可能因這本書而改觀。」
——亞當.格蘭特(Adam Grant),《反叛:改變世界的力量》(Originals)作者
「不要再垂頭喪氣。迪波曼在這本富有創意、發人深省的書中,用見解和勇氣與唱衰這個世界的論者對決。他告訴我們,問題不是沒有解決之道,我們只需環顧四周、潛心學習,就能找出解決辦法。這是一本明智而且及時的書。」
——瓊.米查(Jon Meacham),《命運與權力》(Destiny and Power)作者
「一本重要而且引人入勝的書,值得大家注意。」
——《科克斯書評》(Kirkus Reviews)
強納森.迪波曼是《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雜誌總編輯,生長於加拿大,在耶魯大學攻讀英文,在牛津大學與紐約大學鑽研法律,以報導國際新聞展開記者生涯。他是《外交事務》雜誌前總編輯、《新聞週刊》前國際編輯,其作品見刊於《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華盛頓郵報》、《大西洋月刊》與其他出版品。目前與家人住在布魯克林。
臺大政治系畢業,曾任《聯合報》國際版主編與編譯主任、《自由時報》副總編輯等職。現旅居加拿大,專事譯作。譯有》、《當政治成為一種產業:創造民主新制度《黑龍江:尋訪帝王、戰士、探險家的歷史足跡,遊走東亞帝國邊界的神祕之河2026》、《泰王的新衣:從神話到紅衫軍,泰國王室不讓你知道的祕密》等百餘本書。
2018/10/30
BGB46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4795659
432
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