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肥胖不是病嗎?其實,對於現代人來說,肥胖已經成為一種病了!
圖片來源:unsplash
對於現代人來說,過瘦或肥胖都已經是一種病。
肥胖不是病嗎?其實,對於現代人來說,肥胖已經成為一種病了!
根據國健署統計,進入青春期的國小、國中與高中生,過重及肥胖比例高達30%,而體重過輕者,則將近8%。如此兩極化的結果,都可能對青少年的身體產生危害。想知道青少年的體重是否過重或肥胖,可以先計算出身體質量指數(Body Mass Index,即BMI),並且對照《青少年肥胖定義表》。
BMI=體重(公斤)÷身高2(公尺2)
=體重(公斤)÷身高(公尺)÷身高(公尺)
現今,台灣青少年在飲食與生活上普遍存在三大問題:第一個是攝取過多含糖飲食,像是手搖飲、零食、點心等,由於這些多屬精緻食物,含糖量高、營養密度低,是造成肥胖的主因。
第二個問題是蔬菜、水果攝取太少,雖然有些人會用瓶裝果汁取代,但含糖量偏高,纖維攝取不足,仍有可能造成肥胖。
第三,就是缺乏運動。一直以來,學校教育鼓勵孩子「聰明的吃、快樂的動」,但是現代的孩子卻是「快樂的吃,聰明的動」,不僅飲食肆無忌憚,攝取高糖、高油脂,而且喜歡滑手機,只動手指和眼球,取代了運動的時間。
因此,青少年應該減少含糖飲料的攝取,降低日後腰圍肥胖、體脂肪增加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每週維持運動習慣,像是能訓練心肺的有氧運動,如:籃球、網球、游泳、慢跑,以及無氧運動的肌力訓練、短跑、跳高等。
為了強化高中、國中與國小學生對於「健康體位」的自主管理,教育部積極推動「85210」這個關鍵密碼。
所謂的「85210」,包含睡足「8」小時,並避免在睡前看電視、玩電動等聲光刺激,以免影響睡眠品質。每天「5」份蔬果,可選3樣蔬菜、2樣水果。螢幕觀看時間少於「2」小時,也就是每天僅靜態注視螢幕,使用3C產品的時間要少於2小時。
每天達成動態活動,運動30分鐘及活動30分鐘共「1」小時的目標,不僅學校體育課一定要參加,更要利用零星時間運動,例如提早一、兩站下車步行,或是在每天行程中安排運動及活動時間。此外,喝「0」含糖飲料,例如每天多喝白開水,對於體重控制大有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