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想要提高生產力,就得持續保持專注,不受內在想法和外在環境的影響。
圖片來源:pixabay 文/王映茹,天下文化編輯
在電腦、手機不離身的現在,分心已經是現代人的通病。不過,分心真的不是我們的錯,打從人類老祖宗開始,我們為了生存,必須對所處環境抱持警覺。
不過,現在我們已經不用時時警惕周遭威脅,這項習性卻留了下來。
有研究顯示,我們在電腦前工作40秒就會分心或受到干擾。
如果開著即時通訊軟體,工作被打斷的頻率更高,每35秒就會被打斷一次;而且每個工作天平均會在電腦應用程式間切換566次,以工作八個小時計算,等於不到一分鐘就會切換一次。
分心、被打斷造成的生產力傷害
這些分心與打擾形成的影響,比我們想像的都來得更嚴重。
舉例來說,你一定有過經驗,為了做某件事而走進廚房,卻瞬間忘記要做的事。多數人認為,這是記憶力衰退導致的健忘,實際上是你走進廚房的途中,受到內在想法或外在環境干擾,注意力飄到其他地方。
結果,你只能多花時間和精力,努力回想當初到底要進廚房做什麼。類似的情況也很常發生在工作上,想必你我都不陌生。
除此之外,太常切換專注的目標也很危險,將大量耗損注意力,甚至超出大腦的負荷。
舉例來說,如果你邊滑手機邊跟朋友聊天,就會發現自己幾乎記不得詳細的對話內容。這是因為,大腦需要專注,才有辦法編寫記憶。
於是,長期下來我們記不住以前的教訓,也無法累積記憶,對生活上各種層面都相當不利。
聰明管理注意力
所以,想要提高生產力,就得持續保持專注,不受內在想法和外在環境的影響。
暢銷書《最有生產力的一年》(The Productivity Project)作者克里斯.貝利(Chris Bailey)就是要解決這個問題,在最新著作《極度專注力:打造高績效的聰明工作法》中,找出聰明管理注意力的方法。
貝利表示,當我們開啟大腦的「極度專注力模式」,一次只專心做一件重要任務,生產力就會跟著提升。
因為我們開始懂得辨別工作任務的類型,知道哪一些工作必須花費最多心力執行,哪一些最好委外處理。而且,唯有專注於當下的任務,工作細節才有機會形成記憶,同時更有餘裕避免分心與應對緊急情況。
只要能有效改善專注的方式、時間和目標,工作就會更有生產力、思考更有創意、人生更有意義。
【書籍資訊】
《極度專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