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自私的基因存在於不同個體之中,對於任何個體意圖複製它的行為,它都有可能從旁協助。換句括說,一些看來像是個體利他的行為,其實也是基因自私的結果。
圖片來源:unsplash
為什麼我們說「自私的基因」?自私的基因究竟是什麼?基因,不僅是具體的DNA組成單位而已。從太古渾湯裡起始,基因就以DNA某一特定部分的複製品的形式,散布在全世界每一個角落。
如果允許我們大膽假設基因擁有任何有意識的目標,也讓我們使用較嚴謹的遣詞造句方式,把話說清楚,首先我們要提出一個問題:自私的基因居心何在?
我直率的這樣回答:它想要在基因庫中擴大同類的勢力。達成這個目的最基本的方法就是:協助操縱包藏有基因的身體,使基因存活和繁衍。我們還要強調的是:基因是一種傳播媒介,它同時存在於許多不同個體裡面。
其實它還是自私的基因存在於不同個體之中,對於任何個體意圖複製它的行為,它都有可能從旁協助。換句括說,一些看來像是個體利他的行為,其實也是基因自私的結果。
以導致人類白化症(albino)的基因為例。事實上,要好幾種基因同時存在,才會發生白化症,不過這裡我只討論其中的一個基因。這是一種隱性基因,所以患者體內必須具有雙份的基因,才會發生白化症,這種情形發生的機率約兩萬分之一。
這種基因也會以單份形式存在一般人身上,而一般人身上帶有一個這種基因的機率高達七十分之一,但不至於引起白化症。由於白化症基因分布的比例相當高,理論上,它可以操縱自己所居住的身體,使身體做出裨益白化症患者的行為。
另一方面,如果某個白化症基因,能促使它所屬的身體拯救十個白化症的身體,雖然它自身可能死於這種利他行為,但在基因庫中,白化症基因可因此得以大量增加。也就是說,只要有助於其他含有白化症基因的個體生存,即使它所生存的個體死亡,這個基因也該很樂意才對。
那麼我們是否可以預期,白化症患者彼此會特別友善相待?事實很可能並非如此。要了解其中緣故,我們必須暫時拋開把基因當作「有意識的媒介物」這個觀念,我們必須回到較嚴謹、可能也比較囉唆的說法。
白化症基因並不真正具有求生的意念,或幫助其他白化症基因的意念。但如果白化症基因正好使它所屬的個體,對其他白化症個體做出利他行為,那麼白化症基因在基因庫中的數量,就會自然而然的增加。
可是為了要達成這個目標,基因必須對所屬的個體有兩種影響力:它不僅要發揮使顏面蒼白的一般作用,另外還必須製造一種願意為顏面蒼白的人犧牲自我利益的心態。兼具這雙重效果的基因如果存在,白化症人口無疑會快速增加。
可是正如我在第三章裡強調的,事實上沒有一種基因具有多重作用。理論上,基因可能賦予某種外在可見的標誌,例如白皮膚、或綠鬍子、或任何其他顯而易見的特徵;同時也可能對具有該種特徵的人特別友善。這種事不是沒有可能,但可能性不大。同一種基因既要製造可辨識的特徵,又要製造對應的利他行為,這種事發生的可能性太渺茫了。
但話說回來,所謂「綠鬍子利他效應」,在理論上仍是可能的。
基因如何辨認同類?
像綠鬍子這麼沒來由的標誌,不過是基因用來在其他個體身上,辨認同類的方法之一。還有其他方法嗎?這可能是最直接的方法了。辨識一個人是否有某種利他基因,主要得看他的利他行為。
能在基因庫裡興旺的基因,可能因為它會用某種方式說:「身體啊!如果A為了救一個快要淹死的人而快要淹死了,你就快跳下去救A吧。」這樣的基因之所以會興旺,是因為A身上帶有同樣願意捨身救人的利他基因的可能性,高於一般人之上。
A在救別人的行為就是一種標誌,作用跟綠鬍子是一樣的,它比綠鬍子合乎邏輯,可是說服力還是不夠。基因是否有更令人信服的方式,用以在其他個體身上辨認同類呢?
答案是肯定的。近親具有相同基因的機會高於一般人,這也就是父母願意一生無怨無悔為孩子奉獻的原因。費雪、霍登(J. B. S. Haldane, 1892-1964,英國生物學家)、漢彌敦都發現,這也適用於其他近親,例如兄弟姊妹、姪甥兒女、堂表親等。如果一個人能用自己的生命換十個近親的生命,雖然自己的基因會因而喪失,但會有更多的同類基因獲救。
「更多」的意義有點含糊,「近親」也是如此。我們可以把話說得更清楚點,在漢彌敦的論文中,有兩篇一九六四年完成的論文,可說是有史以來,最有分量的社會行為學著作。
我始終不能理解,為什麼漢彌敦備受動物行為學家忽視(一九七○年出版的兩本主要的動物行為學教科書,甚至沒有在索引中列入他的名字),所幸近年已有跡象顯示,學界對他的觀念重拾興趣。漢彌敦的論文相當偏重數學推論,在某些方面流於過度簡化;但就算你沒受過嚴格的數學訓練,也不難憑直覺掌握其中的基本原則。
不論有無親戚關係,大多數人都有「不患白化症」的基因,這種基因之所以普遍,主要因為白化症患者的存活機會不及非白化症患者那麼高—因為患者的眼睛容易被陽光照花,看不見敵人逼近,容易喪命。不過,我們的重點不在於解釋,為什麼基因庫裡會有大量「不患白化症」這種顯而易見的「好」基因。
我們感興趣的是,對於有利他傾向的基因為何會興旺,該如何提出令人信服的解釋?在援引漢彌敦的數學推理之前,我要先假設:我們討論的基因在整個基因庫裡非常罕見,至少在演化初期,這些基因很罕見。
要注意的是,即使在全人類當中很罕見的基因,在某個家庭裡可能很普遍。這麼說吧,我體內具有多種人類少見的基因,你體內也具有人類少見的基因,但我倆具有的少見基因很可能並不相同。
可是在我妹妹身上,卻可能有幾種跟我相同的罕見基因;同樣的,你妹妹身上也很可能有好幾種跟你相同的罕見基因。這種機率是百分之五十,因為兄弟姊妹的基因,不是來自父親,就是來自母親。
【書籍資訊】
《自私的基因》
出版日期: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