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他們將無形資產投資分為三類:「電腦化資訊」(computerized information)、「創新產權」(innovativeproperty)和「經濟能力」(economic competencies)。

圖片來源:Pexels
編按:企業競爭力現在不完全衡量於有形的資產,如:土地與金融資產等,擁有他人所沒有的無形資產才是公司取得優勢的關鍵,如:智慧財產權、品牌、人力資源等,也是未來不可或缺的趨勢,到底無形資產有哪些類型呢?
以下為《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的見解:
無形資產投資有哪些類型?
我們現在來看用來測量無形資產投資的框架。在經濟學中,無論測量什麼,必須克服的第一個難題是定義:你必須先說明自己要測量什麼,才能開始蒐集數據。
柯拉多、胡登和西謝爾2005年開始測量無形資產投資時,採納並延伸了馬克盧普1962年提出的一些建議;這些建議在二十世紀末由OECD一個工作小組加以闡述(OECD Secretariat 1998),隨後列夫(在其2001年著作中)和中村李安納(Nakamura2001)也曾探討。
他們將無形資產投資分為三類:「電腦化資訊」(computerized information)、「創新產權」(innovativeproperty)和「經濟能力」(economic competencies)。
電腦化資訊是這三類投資中最明確的:任何投資只要是將資料放進電腦裡以便長期利用,便屬於這一類。最顯而易見的例子是軟體方面的投資,包括企業購買現成的軟體和設計軟體自用。
資料庫相關支出也屬於此類投資,所占比例較小,但納入資料庫有先見之明,因為我們看到大數據熱潮爆發,而且這對科技業和其他產業的大公司非常重要。
創新產權乍看有點難理解。它包括經濟學家和統計人員早就測量的研發,也包括不直接仰賴科技的其他類型的產品和服務開發支出,例如設計店面或飛機座椅。這個類別還包括其他形式的創造與探索,例如石油探勘和撰寫小說,以及這種活動產生的權利。
經濟能力涵蓋不直接涉及創新或電腦的其他投資。柯拉多、胡登和西謝爾2005年的論文將這些投資界定為「公司特有的人力和結構資源中所蘊藏的品牌和其他知識之價值」。
這種投資有三個主要類型:行銷與品牌經營(企業在了解顧客需求和創造誘人品牌方面的投資)、組織資本(例如創造獨特的商業模式或企業文化),以及滿足公司獨特需求的培訓。
【書籍資訊】
《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
出版日期:2019.0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