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我們很少有機會注意到我們一致同意的規則是模糊的,足以消除一些可能雜訊性,卻無法一起積極的對某種情況做出反應。
圖片來源:Pexels
系統雜訊是系統的問題,而這樣的系統是組織,不是市場。當交易員評估同一檔股票的價值時,有些人因此賺錢,有些人則會賠錢。市場本來就是眾聲喧嘩,各彈各調。但是如果一家公司隨機挑選一位交易員,代表公司預測某一檔股票,同事的意見卻與他的評估大不相同,這家公司必然會面臨系統雜訊,對公司來說,這是一大問題。
關於這個問題,一個可供參考的實例是一家資產管理公司。我們對他們的資深經理人提出我們的發現,鼓勵他們嘗試自行進行雜訊審查。於是,他們要求投資部42位資深人員估計一檔股票的公允價格(在這個價格,投資人會對這檔股票的買賣毫無興趣)。
他們只是根據一頁公司業務的描述與一些資料來進行分析,這些資料包括過去三年的簡化損益表、資產負債表、現金流量表,以及未來兩年的預測。他們發現雜訊的中位數為41%。在同一家公司裡,使用相同價值評估方法的投資人員之間卻有這麼大的差異,不可能是好消息。
在同一個辦公室工作、扮演相同角色的專業人員,為何未曾發現彼此之間有如此大的差異?怎麼可能呢?主管明明知道這會對公司的績效和聲譽造成重大威脅,為何不曾察覺呢?我們發現,在組織中,系統雜訊的問題往往沒有人知道,有意思的是,雜訊處處可見,卻很少有人注意到這個問題。
雜訊審查告訴我們,受人尊敬的專業人士及雇用他們的組織,對日常專業判斷一直抱持著一種意見一致的錯覺。其實,他們日常的專業判斷並不一致。
為了開始了解意見一致的錯覺是如何產生的,請想像你是個核保人員,在一個上班日處理業務。你已經有超過五年的經驗,你知道同事敬重你,你也尊重他們,與他們相處融洽。你對自己的工作能力很有信心。在全面分析一家金融公司面臨的複雜風險之後,你得出結論: 200,000美元的保費是適當的。這個問題雖然複雜一點,但與你每天解決的問題沒多大差別。
現在,再請你想像這種情況:有人告訴你,跟你坐在同一個辦公室的同事拿到相同的資料,評估同樣的風險。你會相信這些同事當中一半以上的人設定的保費不是高於255,000美元,就是低於145,000美元嗎?你應該會覺得這種情況難以接受。其實,我們猜想,知道雜訊審查也接受審查結果的核保人員,未曾真正相信他們就像審查的結論一樣,自己並不是例外。
大多數的人大抵有個深信不疑的信念,認為這個世界看起來這樣,是因為本來就是這樣。接著,也很容易相信:「我這樣看世界,別人應該也是這樣看。」這種信念就是所謂的天真的現實主義,這對於我們與其他人共享的現實感受很重要。
我們極少質疑這種信念。不管在任何時候,我們對周遭的世界都抱持單一的解釋,而且通常很少會去投入創造其他解釋。我們認為一種解釋就夠了,而且我們也感受到這樣的解釋是正確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認為自己見到的就是那樣,不會去想像其他可能。
以專業判斷而言,我們相信別人的看法跟我們大抵相同,這種信念會透過多種方式強化。首先,我們跟同事有著相同的語言,也有同樣的思考規則,知道在做決定時何種考量是重要的。經驗也告訴我們,與其他人意見一致是對的,如果有人違反規則,就會做出荒謬的判斷。
我們偶爾會把和同事的意見分歧看作是他們的判斷失誤。我們很少有機會注意到我們一致同意的規則是模糊的,足以消除一些可能雜訊性,卻無法一起積極的對某種情況做出反應。我們喜歡待在與同事意見一致的舒適圈,未曾注意到他們看到的世界其實和我們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