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要減少《雜訊》影響,關鍵在於保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但在這個網路世代,其實你我的思考都被演算法綁架了
圖片來源:pexels
在《雜訊》一書裡面反覆提到:「如果我們想減少雜訊,我們一定要做獨立思考者。」那我們又如何在這個網路時代,仍保持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有些人認為減少上網時間會不會就是一個很好的辦法呢?
行為經濟學大師奧利維.席波尼日前參加中國大陸雜訊新書發表會,對於這個問題笑著回答:「我很想說減少上網時間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康納曼教授也說了,我們不能直接用直覺回答問題,我們應該從不同角度分析,先簡單分析一下。」
如果你上網就是去社交媒體,大部分在社交媒體上你看到的觀點都是跟你觀點比較相似的,可能是因為你的朋友,可能是因為那些演算法會給你推送你更喜歡、你更同意的觀點,你聽到的都是那些觀點相似的人的意見,這肯定並不益於你獨立思考。
最近幾年我看到一些研究,特別是在政治學的研究當中,我們看到對於那些與你不相關話題的方面,很多人的想法很一致,例如,如果你對於墮胎的想法不一樣,那可能你對於氣候變化想法也不一樣,我們可以看到觀點之間是有聯繫的。
特別是美國,可能共和黨和民主黨兩黨之間分界非常明顯,這會導致獨立思考的缺乏,這加強了社交媒體的影響,因為它的設計就是要加強大家的歸屬感,也就是同溫層的概念。
所以如果你上網是為了這樣做的話,這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你如果上網是要找一些跟自己觀點不一樣的資訊,就像我們在《雜訊》裡面提到的,你的心態要像最優秀的人一樣,故意聆聽那些不一樣的聲音,主動尋找不一樣的資訊,那上網會是培養獨立思考很好的方式。
你上網可以找到很多資訊,跟你的觀點背道而馳,你可以很容易找到許多不同的觀點,但是必須得自己故意找,不要讓系統自動推送給你。總結來說,上網的時間點不是問題,問題在於你上網的目的是什麼。
延伸閱讀
➡當人們持續「跟風」,朝主流意見靠攏,會發生什麼事?判斷的雜訊將造成「群體極化」!
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21511
➡ 你是否認為「別人的想法與你大致相同」?小心!「系統雜訊」正在影響你的決策
https://bookzone.cwgv.com.tw/topic/details/2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