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在1985年黯然離開蘋果之後沒多久便創立了NeXT,是一項突兀的舉動,他買下後來成為皮克斯的電腦繪圖工程團隊也是。現在看來,他的不安有時似乎像是衝動。但他永不放棄,他甚至沒有放棄皮克斯或NeXT。正是堅持不懈給予他獨特的不安真正的深度。
柯林斯(Jim Collins),暢銷管理名著《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及《從A到A+》(Good to Great)的作者,用一個很奧妙的詞彙來形容偉大的領導者必須具備的人格特質:「深沉的不安」(deep restlessness)。
柯林斯將這句話套用在賈伯斯身上。他同時也認為,賈伯斯是兩位啟發他最多的偉大領導者之一(另一位是邱吉爾)。柯林斯相信,這樣的不安,比起單純的野心或天生的智慧要來得重要且強大多了。它是毅力和自我激勵的基礎。它的動力來自於好奇心、渴望創造出意義重大的事物,以及把人生過得淋漓盡致的使命感。
柯林斯和賈伯斯初識時,柯林斯還是名年輕的教員,於1988年至1995年在史丹佛大學商學院任教。柯林斯要開始上企業課程的第一年,他請賈伯斯為他的學生上一堂課,這是他們第一次見面。即使NeXT並不算是令人驚艷的成功,皮克斯也還在摸索方向,但賈伯斯充滿個人魅力,機智又親切。柯林斯在往後的人生中都定期和賈伯斯保持聯繫,他相信那幾年是他和賈伯斯認識的最好時機。
「你會希望在1935年見到邱吉爾,當時他不受到喜愛,沒有人會去注意他,」他說。「有些人會去誹謗邱吉爾,這對一個偉人來說並不稀奇。但是到最後你會以事情的全貌及開展的角度來評斷他們。」邱吉爾和賈伯斯一樣,在事業早期遭受屈辱挫折,接著堅持不懈地經過長期攀爬陡峭路途,獲得更偉大的聲望。
賈伯斯的不安並非總是優點。當他更年輕的時候,他的注意力會從一個計畫突然跳到另一個,例如他在全錄的帕羅奧圖研究中心看到繪圖運算的潛力之後,蘋果三號的開發突然間顯得很平庸。
在1985年黯然離開蘋果之後沒多久便創立了NeXT,是一項突兀的舉動,他買下後來成為皮克斯的電腦繪圖工程團隊也是。現在看來,他的不安有時似乎像是衝動。但他永不放棄,他甚至沒有放棄皮克斯或NeXT。正是堅持不懈給予他獨特的不安真正的深度。「那些他嘗試要做的事情,」柯林斯說,「全都是一些困難的事,有時他會被打敗,但努力撐過之後所獲得的回報,會是個人莫大的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