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即使讀破《賈伯斯傳》,你還是看不見、不了解的賈伯斯
賈伯斯過世之後,報導和分析排山倒海般攻占媒體,相關文章、書籍和電視節目多不勝數。然而,這些文字與影像只是重現他在1980 年代給人的刻板印象。那時,他在媒體面前展現的形象,一方面固然是個推出劃時代產品的天才,另一方面也是個刻薄寡恩的混蛋,讓員工和朋友多有怨言。後來,他就和媒體保持距離,變得低調、神祕,只有在推出新作前夕才會和記者合作。但媒體和大眾對他的印象還停留在蘋果創業的初期,不知他的個性和思考方式已有很大的轉變。
我所看到的賈伯斯沒有這麼簡單,不但較有人情味,多愁善感,也比書中或報章雜誌對他的描述要來得聰明。
在他死後幾個月,我翻箱倒櫃,翻看長年來累積有關他的筆記、錄音和報導檔案。我都忘了我還保留了這麼多東西,包括隨手寫下的筆記、採訪時他告訴我的事(有些因為敏感原因沒在報導中寫出來)、多年前來往的電子郵件等,甚至有幾捲錄音帶還沒打字出來。他也曾親自拷貝一捲錄音帶給我。那是約翰‧ 藍儂(John Lennon)的遺孀小野洋子給他的,裡頭錄了二十幾個版本的「永恆的草莓園」(Strawberry Fields Forever),可見此曲創作過程之漫長。
這些東西一直堆放在我車庫的儲物盒,一打開,塵封的回憶歷歷浮現。有好幾個禮拜,我都窩在這堆收藏品中,沈緬於往事。有一天,我突然了悟:光是抱怨世人對賈伯斯的認識只是片面的刻板印象有什麼用?畢竟,我跟他來往了二十五年,多年來一直緊密追蹤他的一舉一動,我想要提供更多的角度,讓人更深入了解他這個人,而這在他生前是不可能的。賈伯斯的故事就像莎士比亞的戲劇一樣引人入勝,高潮迭起,其中有自負、陰謀、驕傲、壞人、笨手笨腳的蠢蛋、不可思議的運氣、善心善意,還有讓人意想不到的結局。
賈伯斯一生短暫,其中有這麼多的起起落落,如果要把他的成功軌跡完全描繪出來,也只有在他離開人世之後才能做到。現在,我想從遠距離看這個我採訪這麼多年的對象,這個稱我為朋友的人。
摘自《數位時代》[數位書選] 成為賈伯斯:天才巨星的挫敗與孕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