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顏漏有分享,在《成就他人的經營思考》這本新書當中,心鏞對於他的經營初心和理念有非常完整的描述,特別是對於如何實踐稻盛和夫的「利他哲學」,也有具體的分享。作為他的好友,特別是我們都在協助年輕人志業的探索及實踐,更是有所共感。
文/顏漏有,創業者共創平台基金會董事長、AAMA 台北搖籃計畫校長
第一次認識心鏞是在2015年社企流舉辦的年會上,聆聽他真誠分享協助一萬個年輕人的精彩故事。當時我已從全職的工作退休,轉換到第三人生,與一群好友發起成立AAMA台北搖籃計畫,透過連結跨世代的經驗及資源,協助想要改變台灣的年輕創業者。同時,我也受邀擔任社企流社會企業育成中心iLab校長,協助想要透過商業模式解決台灣社會問題的年輕創業者。
那天聽完心鏞的分享後,我立即與他聯繫,安排了一埸與學員的分享會,談經營社會企業的經驗及挑戰。從他真誠及深入的分享,讓我們找到許多交集及共鳴,日後在其他的場合中,也繼續針對社會企業及協助年輕人交流意見和想法。
我經常到他經營的蔬食餐廳用餐,每逢去誠品南西店逛書店買書時,也會順繞去新光三越南西店的善菓堂購買麵包,這似乎已成為我的生活日常。我們更因爲同時在二個基金會擔任董事,有很多機會交流及分享,也讓我對心鏞有更深一層的認識。
身體力行,實踐稻盛和夫的利他哲學
心鏞在我心目中是一個有溫度、有愛心的人,對他所投入的工作總是保持高度熱情,他對於年輕人的協助更是出自於內心的動機。他透過參加稻盛和夫創立的「盛和塾」,啟發了企業經營理念,並真心學習及實踐其主張。他是我觀察到在台灣少數具體實踐稻盛和夫經營哲學的企業家。
稻盛先生說,「人生與工作的結果 = 思維方式 x 熱情 x 能力」,這正是我認為心鏞他以一個平凡人能成就不平凡事的方程式。他在各種不同的工作崗位上,總是以「利他精神」來思考,創立善菓餐飲集團的起心動念,更是期待能協助一萬個年輕人發展,並以推廣蔬食為己任。
他的成就動機不在於集團事業規模多大,能夠賺多少錢;真正念茲在茲的是,如何能夠將企業經營好,才能協助相對弱勢且缺乏資源的年輕人,同時讓更多人愛上蔬食,追求更健康的生活。
在這本新書當中,心鏞對於他的經營初心和理念有非常完整的描述,特別是對於如何實踐稻盛和夫的「利他哲學」,也有具體的分享。作為他的好友,特別是我們都在協助年輕人志業的探索及實踐,更是有所共感。
圖片來源:Pexels
以熱情推廣蔬食
心鏞對於蔬食事業的投入總是展現高度熱情,不只自己身體力行改變飲食習慣,同時也極力提供最好的蔬食給客戶享用。記得我們在灃食飲食文化基金會一起擔任董事時,他非常積極地協助小學推廣蔬食午餐。對於推廣蔬食有興趣的組織或企業,心鏞總是主動聯繫並提供必要的協助。他的熱情不只感染了公司的同仁,也同時影響了很多有興趣推廣蔬食的組織及個人。
雖然心鏞過去從事業務、管理顧問等經歷與餐飲專業並沒有直接相關,但是一旦決定轉向蔬食事業,除了自己投注相當多時間學習餐飲業經營知識,也常拜訪各式餐飲的專家虛心學習,透過不斷實驗,並根據客戶的回饋來修正調整,永遠希望提供最好的蔬食給客戶。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願意將寶貴的經營智慧彙整出來與大家分享。
我相信心鏞的人生故事正是驗證了「平凡的人,以利他思維,成就不平凡的事」,相信平凡的我們都可以從這本書得到啓發,一起發揮利他精神,成就共好的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