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沉浸式經濟
優惠價
79
$514

沉浸式經濟

AI運算、區塊鏈、元宇宙如何打造下一代的網際網路

The Metaverse
書籍介紹

「清楚明晰、切中時勢……為我們打開通往新領域的大門。」
──《經濟學人》

全美與國際暢銷著作
亞馬遜年度最佳書籍
哈德遜書店(Hudson Booksellers)年度最佳書籍
《衛報》年度最佳書籍
「FT中文網」年度最佳書籍
《經濟學人.商論》年度最佳書籍

● 元宇宙已經退燒?
不,所謂的「空間」、「沉浸式」都是在發展元宇宙技術

● 元宇宙沒有經濟效益可言?
不,其實矽谷巨頭反而都在加大投資力道。

● 元宇宙還要很久才會實現?
不,隨著AI技術快速演進,元宇宙會比想像中更快來臨。

開創性的科技人暨企業家馬修.柏爾,為網際網路的未來提出權威的藍圖。他認為,元宇宙是一個由許多3D虛擬世界連結形成、且將長久存續的網路,終有一天會成為絕大多數線上體驗的入口,以及實體世界許多面向的重要基礎。

如柏爾所言,這場建構「沉浸式網際網路」的元宇宙競賽,正在不斷加速發展。當大眾討論熱度逐漸消失,元宇宙的沉浸式經濟已經搭上區塊鏈、AI等最新科技,在我們周遭慢慢成形,扎根於消費科技、工業工程、健康照護、教育、交友約會等眾多領域。

這個「沉浸式的下一代網際網路」要如何打造?需要哪些條件?會對所有人產生什麼影響?作者將以清晰易懂、詳細專業的內容,配合四十張圖表一一說明。

當矽谷科技巨頭的戰爭已經悄悄開打,我們身為網路世代的居民,與其追逐趨勢,不如預先洞見趨勢!

序言
前言

第一部 一個世紀以來的定義與發展

第1章 一部簡單的未來史
第2章 元宇宙是什麼?(又不是什麼?)
第3章 為什麼是現在?

第二部 打造元宇宙

第4章 「完整規格」的元宇宙
第5章 網路連結與光的速度
第6章 運算整個宇宙
第7章 虛擬世界引擎與平臺
第8章 互通性的科技、哲學與經濟
第9章 硬體、HMD、這個時代最困難的技術挑戰
第10章 支付管道、平臺偏好、公共政策
第11章 以區塊鏈為基礎的元宇宙:支持與反對的理由
第12章 AI的角色與催化劑

結論

致謝

注釋

摘自【序言】

為什麼「元宇宙」的內容這麼快就要更新?請讓我用幾個數字來說明。這本「修訂版」包含將近7成的新增內容,其中又有1/4是全新的章節。舉例來說,第12章主要談的是AI(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慧)。雖然這個主題早在《元宇宙》就貫串全書,這本書也依然如此,但是,我們除了要談AI如何在許多層面加速與豐富元宇宙的發展之外,有鑑於AI在2022年後突飛猛進、勢不可當,實在值得專門獨立一章討論電腦視覺、機器學習與transformer模型等概念。

本書第10章與第11章,談的是混合實境(mixed reality,MR)的硬體與區塊鏈,雖然《元宇宙》也有這些內容,但本書是全新重寫的內容。這兩個領域的發展已分別邁入第8年與第2個10年,但就在短短3年內,它們也經歷顯著的變化。蘋果(Apple)推出Vision Pro,不但成為頭戴式顯示器(head-mounted display)從1950年代早期原型發展至今最受矚目的一款產品,也可說是蘋果自2007年推出iPhone之後最重要的產品。研發Vision Pro足足花了蘋果大約八年時間,投入200~300億美元,相較於iPhone,所費時間超過兩倍,所費資金更高達10至1倍。至於臉書(Facebook),自2014年以來,已經為各種混合實境設備砸下超過600億美元,整個2023年也不斷發表各種設備原型,並可能在2030年前正式推出──其中有些設備與其說是攝影鏡頭,其實長得更像蜻蜓的眼睛。從這些發展,我們不但能看到臉書已經為研發投下多麼龐大的資金,也能了解這幾億年的演化如何影響人類的數位未來。

2021年11月,所有公開交易的加密貨幣總市值來到高峰,約合3兆美元。但是到了2022年4月,加密貨幣便迎來史上最大跌幅──短短10週,就從2兆2,500億美元跌到只剩8,250億美元。同年,以太坊(Ethereum)無縫完成「合併」更新,堪稱區塊鏈社群最重要且讓人佩服的成就,但隨即又捲入一場可能顛覆區塊鏈核心價值主張的「版稅之戰」(royalties war)。從2012年以來,區塊鏈新創公司的募資總額超過800億美元(但只有20%是在2020年前取得),每個月都能看到更多事證,證明區塊鏈的成功與失敗、挑戰與潛力,以及隨之而來的紛爭。時至2024年3月,加密貨幣的歷史性崩盤已經過去將近兩年,總市值也回升到2兆6,000億美元。

在過去2年裡,並不是所有元宇宙技術的改變都堪稱天翻地覆,但肯定都在向前邁進。Google在2023年推出的新型量子電腦,效能比2019年的版本高出2億4,100萬倍。輝達(Nvidia)這間公司已有30年歷史,原本業務重心在於設計電玩遊戲使用的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圖形處理器),但搭上前述AI領域進步的風潮,一躍成為全球重要性數一數二的企業,他們生產的GPU也成為科技界最寶貴的資源。輝達創辦人暨執行長黃仁勳已經預測,元宇宙經濟總有一天會超越實體世界經濟。2023年,SpaceX旗下公司星鏈(Starlink)發射第5,650枚衛星,這些網際網路衛星彷彿成為滿天星座,在地球所有運作的衛星當中占了將近2/3。到了2024年,臉書預計將實際擁有或實質控制全球將近13%的海底網際網路骨幹,特別集中在非洲與亞太大陸。靠著運算與網路連結方面的技術飛躍(第5章與第6章),就會改變元宇宙裡的權力平衡、可能的商業模式,以及全球的潛力。

互通性(第8章)可說是元宇宙發展最難以捉摸的方面,而這一點也在2022與2023年大有進展。電子遊戲與軟體開發公司Epic Games不只推出Verse、期望將它打造成「元宇宙的程式語言」,同時也讓旗下熱門電玩遊戲《要塞英雄》(Fortnite)生態系變得更豐富,加入《樂高要塞英雄》(LEGO Fortnite)、《火箭賽車》(Rocket Racing)、《要塞英雄音樂節》(Fortnite Festival)等新成員,讓這款已經推出多年的遊戲在玩家人數、遊玩時數與收入方面都創下歷史新高。兩個月後,迪士尼(Walt Disney Company)宣布投資Epic Games高達15億美元,要打造一個「全新、可延續、可互通的世界」,納入《要塞英雄》生態系的一部分,其中涵蓋的系列與品牌包含《阿凡達》(Avatar)、《星際大戰》(Star Wars)甚至是ESPN、迪士尼郵輪(Disney Cruise Line)等,讓使用者能夠打造自己的迪士尼樂園與迪士尼世界,並觀賞、購買各種迪士尼內容與產品。與此同時,皮克斯(Pixar)、Adobe、蘋果、Autodesk、輝達等公司則攜手Linux基金會、Epic Games與Unity,推出OpenUSD(通用場景描述),輝達稱之為「元宇宙的HTML」──這是一套綜合框架,能夠用於3D世界的描述、組合、模擬與協作。

至於本書其他更新內容,則是反映讀者的意見回饋與其他想了解的內容。本書加入Epic Games與Oculus VR等公司的詳細創立歷史,也探討為什麼元宇宙議題從2021年開始躍上全國頭條(第3章)。第4章則同樣針對我廣受各方引用的元宇宙定義,一一解析關鍵字,並且重新修訂用詞,使語意更清楚,同時進一步區分「最低規格」與「完整規格」的元宇宙有何不同。《元宇宙》只有4張說明圖表,而本書的圖表數目超過10倍。

本書推出的時機,正值總體經濟邁入相當不同的週期。我們一般認為,2002年AWS(Amazon Web Services,亞馬遜網路服務)推出,以及2007年iPhone上市,分別代表雲端運算和行動運算這兩個重要時代的開始。然而自2022年底以來,利率上升的速度達到網際網路誕生以來的新高,利率水準甚至高過上述兩個時期。由於資金成本上升、利潤受到壓縮,許多公司減少對元宇宙的投資,轉而追求短期的商業獲利。這樣的敘事風向轉變,讓大眾懷疑元宇宙的前途,許多一度以「元宇宙」為號召的公司也拋棄這個詞彙,而讓過去已經流行幾十年的詞彙捲土重來,像是「沉浸式」或「空間」。但不管用的是什麼詞、風向怎麼吹,趨勢其實十分明顯。每年新打造的虛擬世界數量、參與虛擬世界的人數、人們在其中花費的金錢與時間,以及這些空間的文化影響力,都在持續成長。此外,即時3D模擬與遊戲引擎技術的運用也在持續增加,功能日益強大,商業應用也欣欣向榮。無論在健康照護、工業設計、公共行政管理、汽車、航太和AI領域,都已經看到相關工具應用於娛樂,或是提升生活、甚至是拯救生命。元宇宙(Metaverse)的概念已經有百年歷史,Metaverse這個詞也存在長達30年;但不論叫什麼名字,總之它每天都愈來愈接近、樣貌也愈來愈清晰。

專業推薦

對於運算的未來,柏爾可說是想得最透徹的寫作者。本書討論了目前業界出現的諸多突破,特別是AI與元宇宙的結合。

——馬克.祖克柏(Mark Zuckerberg),Meta創辦人暨執行長


本書能讓我們區分事實與虛構、炒作與現實,只要想了解元宇宙的可能性,都應該以此為最基本的讀物。

——里德.海斯汀(Reed Hastings),Netflix共同創辦人暨共同執行長


這些年來,馬修.柏爾的文章定義、分析、啟發了元宇宙。他的著作平易近人、不容錯過,讓我們了解這種新媒體的策略、技術與哲學基礎。

——提姆.斯維尼(Tim Sweeney),Epic Games執行長暨共同創辦人


深思熟慮、引人入勝、切中時代脈動……馬修.柏爾在本書所提出的議題將會繼續形塑我們在線上與實體的未來。

——菲爾.史賓塞(Phil Spencer),微軟遊戲執行長


本書成就非凡:對於一種可能形塑整個數位世界、全球經濟、甚至是人類意識的新興現象,提出最權威可靠的論述。

——德瑞克.湯普森(Derek Thompson),暢銷著作《引爆瘋潮》作者


本書對虛擬世界在小說和電腦科學中的歷史概述,提供有益的背景資訊。但此書最具價值的貢獻,在於作者對元宇宙的定義……對想了解元宇宙的建構過程以及其中利害關係的人而言,本書清楚明晰、切中時勢,為我們打開通往新領域的大門。

——《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柏爾十分清楚還需要哪些努力才能讓元宇宙開花結果,而哪些因素又可能讓元宇宙偏離軌道。

——蘇.哈爾彭(Sue Halpern),《紐約書評》(New York Review of Books


這正是馬修・柏爾深具影響力的關鍵所在……他超越了術語與行銷煙霧,揭露網際網路演化時面臨的真實挑戰。如果你不僅關心數位生活的未來,還關心人類隨之已有怎樣的演化,本書都是必讀之作。

——吉恩.朴(Gene Park),《華盛頓郵報》記者


從高深的理論到具體的技術細節,帶領讀者一覽元宇宙概念。

——西西莉亞.德安娜斯塔西奧(Cecilia D'Anastasio),彭博新聞(Bloomberg)


這本著作不僅記錄了我們的當下,還將塑造我們共同的未來。

——泰勒.羅倫茲(Taylor Lorenz),《華盛頓郵報》科技專欄作家


在產業、人性與創新等面向都發人深省。

——卡莉.克勞斯(Karlie Kloss),超級名模暨企業家

馬修.柏爾 作者

EpyllionCo的執行合夥人,該公司管理一檔早期創投基金,並提供企業與創投諮詢服務。EpyllionCo的顧客包括Genvid Technologies、The Ath-letic、Dapper Labs、Antenna、Subspace、Dave's Hot Chicken、Parrot Ana-lytics、Pushkin Industries、Blaseball、Headspace、Mirror.xyz、One More Multiverse,以及許多其他未公開企業。

此外,柏爾也擔任創客基金(Makers Fund,全球資產管理規模最大的遊戲創投基金)創投合夥人、KKR公司顧問,以及柏爾元宇宙研究合夥公司(Ball Metaverse Research Partners)共同創辦人;紐約證交所掛牌上市的Roundhill Ball Metaverse ETF(代號:$METV)所參考的指數,正是由柏爾元宇宙公司所編製及維護。柏爾偶爾也供稿至《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柏爾曾在2016~2018年間擔任亞馬遜工作室(Amazon Studios)全球策略長,更早則曾在闕寧集團(The Chernin Group)旗下歐特媒體(Otter Media)擔任主管,以及在埃森哲顧問公司(Accenture Strategy)擔任執行主管。歐特媒體是一間數位媒體投資公司,創辦人為長期擔任新聞集團(Newscorp)營運長與二十世紀福斯(20th Century Fox)執行長的彼得‧闕寧(Peter Chernin)。在2000年代,柏爾曾任加拿大自然資源部(Ministry of Natural Resources)全職森林消防員,也曾代表加拿大海岸警衛隊(Canadian Coast Guard)核發駕船執照。

柏爾的文章散見於《紐約時報》(The New York Times)、《經濟學人》、《彭博商業周刊》(Bloomberg),以及《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紐約客》(The New Yorker)、《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Vice》、《The Verge》、CNN、CNBC、《金融時報》(Financial Times)、BBC、《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等媒體。


林俊宏 譯者

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博士。喜好閱讀與閒晃,覺得把話講清楚比什麼都重要。譯有《人類三部曲》、《連結》、《元宇宙》、《權力與進步》等,合譯《黃仁勳傳》、《AI科學家李飛飛的視界之旅》等書。


2025/10/31

BCB89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3.1cm

黑白

9786264176491

512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