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採訪撰文作者吳淑敏回顧《十里天下》撰寫史欽泰人生故事的過程,呈現這位工研院長如何從戰後漁村少年,靠全額獎學金留學美國,返台投入台灣半導體產業的發展。揭示史欽泰低調卻關鍵的領導角色,他在聯電、台積電等企業的成立與工研院多項決策中扮演幕後重要推手,展現謙卑、正直且具遠見的品格。作者透過訪談與史料,描繪一位以真誠、公義與智慧推動台灣科技進步的時代領袖,並點出這本書如何完整呈現台灣半導體歷史與產業創新的故事。
文 / 吳淑敏 ,本書採訪撰文
第一次執筆寫史欽泰先生的人生故事,要從二○一五年談起。
二○一五年八月,沛錦科技總經理宋智達來電,因為他注意到史欽泰院長即將從學界退休;他深感這麼重要的一位科技界領袖,實在值得好好為他寫一本書。宋總經理一心促成,邀我主筆。
史欽泰,出生二戰後的窮苦漁村,客氣、安靜,不愛交際,他參與台灣最輝煌的科技產業發展,也是工研院成立以來,上任時最年輕、任期最長的院長。從許多的面向看,他值得探索一番。
第一次我們三位見面,史院長談方賢齊先生、胡定華先生更起勁,他沒有意願寫一本關於他的書。直到我說:十二年過去了,院長的政策是好是壞,該有機會回顧、檢驗!他終於鬆口,讓我試試。
天資聰穎的他,求學之路非常順利,留學美國全靠全額獎學金。學成之後,他卻選擇返台,加入當時剛剛啟動、前途難料的「積體電路技術發展計畫」。從一九七六年第一線工程師,擔任製程小組領隊,赴美學習、引進積體電路技術,一路升遷,至領導電子所、工研院。他不僅見證這段台灣最重要的科技產業發展歷程,更是當中的關鍵決策者。工研院衍生成立聯華電子、台積電、台灣光罩、世界先進……都有他親手打點的戰功。
然而,一向低調的他,台灣社會大眾幾乎感覺不到他的存在。
我在一九八八年進入工研院,歷經張忠謀、林垂宙、史欽泰、李鍾熙、徐爵民等五位院長,卻對史院長最不熟悉。在工研院廿五週年、卅週年兩次院史工作中,我分別擔任總主筆、總編輯,期間正是史院長任內;許多出版品問世,都是著眼在表達工研院的績效。在絕大多數工研院同仁眼中,他是個溫和、正派、沒有光環的好人。
及至訪談多位業界領袖和工研院主管之後,許多關鍵時刻一一曝光,史院長再次遲疑,認為出版「以史欽泰為核心」的書實在沒有必要。直到九月,史院長終於同意出版,他說:「我能做一些事,都是因為很多朋友的幫忙,這本書,算是給朋友們交待,知道沒有亂搞。」
上一代波濤壯濶、英雄雲集的台灣奇蹟,令人仰慕神往!然而,這一趟旅程,我看見了一個推動時代的真實力量:有遠見卻能謙卑溝通,有能力卻能捨己成全,浪漫多情卻能忍辱負重。是這樣的品格領導力,織成一張支持時代前進的基磐與網絡,他們真誠、真情,重公義甚於自己的利益,他們用生命寫下典範。
寫書過程,《聖經》經文時常湧現我腦海,彷彿映照史院長的所思所行:
他不爭競,不喧嚷;
街上也沒有人聽見他的聲音。
看哪!我(上帝)所揀選的僕人,我所親愛,
心所喜悅的。
這位「凡事不結黨,不貪圖虛浮的榮耀,存心謙卑,看別人比自己強」的科技界領導人,寫下他「為真理、謙卑、公義前往,無不得勝」的人生。這本書在遠見.天下文化出版公司的邀請下,再次改版、增訂內容,除了童年回憶外,加入更多半導體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決策現場的史料,以及史欽泰對人生和產業創新的洞見。沒有聲嘶力竭,沒有腥膻八卦,這卻是極好看的一本人生好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