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賈伯斯已經去世快四年了。我還記得我同事說,那天一大早她在做當天的新聞網摘時突然看到路透社的快訊時候的震驚,以及之後一週內我們趕著做賈伯斯專題的忙亂。
文:楊士範
《賈伯斯傳》有它重要的歷史定位,因為他是由賈伯斯本人還活著的時候,以要為自己留傳的心態跟Isaacson談話,並且鼓勵Isaacson跟他的朋友、同事、親人談論他,試圖留下一個完整而全面的樣貌。
而《成為賈伯斯》明顯有兩位作者跟賈伯斯的私交的成分在裡面。你很容易看出來,他們常常會有「賈伯斯真的脾氣不好,但是他也有很好的一面。」這樣的內容和故事。但我常常在想賈伯斯如果真的還活著的話,會不會他也會希望留下這樣的印象?但從最後一篇的標題來看,或許其實他最終也會說:「說我是個王八蛋好了。」
另外《賈伯斯傳》是以傳記為目的的書,所以裡面詳述了不少有些讀者或許不感興趣的歷史,另外寫作筆法會比較冷靜自持。反之《成為賈伯斯》真的比較像是朋友紀念朋友的懷念之作,並不是要描寫賈伯斯的一生,所以裡面關於他早年時期的描述並不多(《賈伯斯傳》裡有很詳細的寫賈伯斯去念大學、休學、去印度流浪以及前幾份工作的過程),創立蘋果到被趕走大概只佔了前三章不到20%的篇幅,主軸放在了作者認識他之後,觀察他是一個怎麼樣的人。
而因為每個人都很容易單憑記憶而把一些過去的事情美化或是醜化,於是Tim Cook對於賈伯斯的稱讚就不是很難理解,蘋果高層對於《成為賈伯斯》這本書的支持似乎也有一點幫他平反的意味(兩位作者花了一兩年才說服蘋果高層接受這本書的採訪),但即便如此,我認為這本書依然非常值得一讀。
不管你是蘋果的愛好者,想要了解賈伯斯故事的人,或是純粹是個科技愛好者或商業故事粉絲,你都不應該錯過這本書。因為這本書對於描寫賈伯斯、蘋果、NeXT、皮克斯的故事都非常精彩有意思。畢竟賈伯斯這個人實在太複雜了,單單一本《賈伯斯傳》恐怕還真的不夠把故事說的完整,
在《賈伯斯傳》中,賈伯斯是一個要被放在歷史定位上看的「歷史人物」,但在《成為賈伯斯》中,他就只是一個朋友眼中的「人」而已。
所以,你想看歷史,還是聽回味?
摘自《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讀《成為賈伯斯》:他不是歷史人物,只是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