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成大教授洪瀞誠摯推薦愛瑞克最新力作《命定之書》,強調這是一本結合生命歷程與學習方法的深度好書,不僅引導讀者從「作者視角」進行閱讀,更適合學生、教師與進階學習者反覆咀嚼。她也指出,關鍵觀念若能早點掌握,大器也能早成。
我和愛瑞克的相識,應該始於 2021 年 1 月 23 日,在台大集思會議廳舉辦的一場公益講座。當時我剛出版第一本書《自己的力學》不久,他便邀請我一同分享。當天共有三位講者:我、愛瑞克以及楊斯棓醫師。
原以為只是一場單純的演講活動,沒想到卻讓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身兼籌辦人的他,也擔任當天的壓軸講者──這也是我第一次現場聽他演講。整場內容清楚、有條理,節奏流暢。他分享的十個主題層次分明,聚焦在個人成長,每一個都精準切中現代人在學習與突破時,會遇到的關鍵問題。
演講結束後,我由衷的對他說:「這是我聽過最棒的演講。」
還真不是客套,而是一種敬佩。
除了內容本身,我特別佩服的是他對細節的重視。為了呈現最佳效果,他事前反覆練習了很多次。重點是,這是一場近一小時的演講,能準備得如此周全,實在難得。這樣的專業態度和自我要求,讓人不得不敬佩,不是嗎?
我也曾問過他:「你為什麼如此有遠見, 在職涯早期階段, 就共同創辦像TMBA這樣有影響力的社團?」
現在,我知道答案了──它就寫在這本《命定之書》裡。
一本結合生命厚度與學習心法的作品
這是一本既有生命厚度又有學習心法的書,書中同時引用了許多我自己長年關注、也非常喜愛的經典作品;或許可以這麼說,這不只是一部經驗的總結,也是對知識「建構」與「學習」的致敬。
如何閱讀?如何選書?這背後的心法與架構,其實和學術研究、撰寫論文時整理文獻的過程相似。對身為大學教授的我來說,這也是一本值得研究生與進階學習者細讀、反覆咀嚼的工具書。
舉其中一個相當值得推廣的觀念:「用作者的視角」來讀一本書。
這聽起來簡單,做起來卻不容易。當你真的理解一位作者的生命歷程與他的問題意識時,原本覺得晦澀難懂的內容,會突然變得清晰、有溫度,甚至感動你。
關鍵從來不是速成的技巧,而是一種長期累積、反覆練習的能力。
此外,我也很喜歡書中穿插的生命故事。像是學生時期,往往因為一句鼓勵或簡單的陪伴,迎來轉捩點,開始努力學習,進而改變了人生方向。碰巧我身邊有許多這樣的教授朋友,他們因為國高中時期的某些啟發,努力向學,最終順利考取第一志願。
如果你是父母、是老師,或是單純關心下一代的人,一定能理解這些關鍵時刻有多珍貴。
懂得早,大器也能早成
適時的引導與啟發,真的能改變一個人的人生軌跡。
最後,我想再說一句:
人不一定總是「大器晚成」,有些觀念懂得早,就能「大器早成」。
愛瑞克帶來的這本《命定之書》,誠懇且厚實。
推薦給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