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我聽到這些機構被稱為「另類教育」時,心裡非常感嘆。如果所有的教育都有這麼好的成果,世界上根本就不需要「另類教育」。
幾年前,我受邀到洛杉磯參加一場關於「另類教育」的研討會,與會者全是專門幫助在正常學校不適應或已輟學的孩子的教育組織。這些機構各有不同的主題:科技、藝術、工程、社區發展、商業管理和職訓課程,但基本特徵卻很類似,教化的是在傳統教育制度下表現不佳的學生,全是一些成績落後、孤僻自閉、極度自卑、對未來悲觀的孩子。這些機構提供了不同的學習機會,讓這些憤世嫉俗的年輕人有所選擇。
這些「另類教育」的結果往往都非常成功。本來在學校都在睡覺的學生醒了;原本認為自己太笨的,發現自己其實蠻聰明的;以為自己什麼都做不到的,看到了非凡的成果。在過程中,他們建立起強烈的使命感及自尊心,通常他們在傳統學校的功課也會跟著突飛猛進。早就放棄上大學的孩子們驚喜的發現大學的門為他們打開了。至於那些不想上大學的孩子則發現,人生還有許多不同的道路,可以得到同樣的成就感。
我聽到這些機構被稱為「另類教育」時,心裡非常感嘆。如果所有的教育都有這麼好的成果,世界上根本就不需要「另類教育」。這些課程清楚地證明了這些學生不是沒有學習能力,他們的未來也絕非黯淡無光,是傳統的教育系統將他們孤立、邊緣化。那麼,公共教育的原則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的教育會走到今天這個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