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想改革教育,得先問一個問題──教育的目的到底在哪裡?
對於老師在未來要扮演的角色,肯・羅賓森提醒,老師必須要有自覺。
他指出,老師是最缺乏社會能力的一群。我如今也是教育工作者,我們一直被教,有一天突然換我們開始教別人,這之間始終缺乏社會歷練,我們沒有產業的複雜歷練、沒有更多受挫折的經驗,考試就是我們唯一的挫折,但是能當到老師的人,大部分是考試的常勝軍。
當這樣的經驗值已經不足以幫學生面對未來,這時候,老師就要自己走向外面的世界。
我在「均一」中小學努力做的,就是幫老師走向世界。在教學上,老師比我更厲害,但是我必須讓他們知道外面的世界是什麼樣子,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
書中一位老師深深感慨,「等級成績本來是老師的工具,可是時至今日,老師反而成了成績的工具。」成績本來是老師用來衡量學生理解程度的工具,但是現在的老師,往往為了追逐成績,忽略了更重要的事,反而變為成績的工具。
摘自《商業周刊》
從「一直被教」到「開始教人」...嚴長壽:「老師」是最缺乏社會能力的一群人
https://www.facebook.com/bwnet.fans/posts/10152921013671837
https://www.businessweekly.com.tw/KBlogArticle.aspx?ID=12855&pnumber=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