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由於台灣生育率下降與壽命延長相對較許多工業國家為快,加上歷年來制度設計未隨社會環境而調整,使得財務危機來得又急又猛。
「軍人退撫金2019年破產,教育人員退撫金2028年破產,公務人員退撫金2030年破產,人數最多的勞工保險(簡稱勞保)則是在2027年破產。」這個消息在2012年10月一出,全國人心惶惶,加上政客趁機炒作,藉此破壞社會和諧轉化為自己的政治籌碼。
經過三年多時間發酵,2016年1月選出中華民國第十四屆總統後,年金破產議題猶在,激情隨著選舉落幕逐漸回歸理性;然而,隨著2016年6月23日年金改革委員會首次召開會議,議題再度炒熱。
或許是台灣民眾的特質所致,年金議題經過三年多紛擾,期間有批判、有宣洩,亦有討論,大家對議題開始有較多了解,照理說,民眾會趨於理性,改革氛圍似乎較為成熟。
從政黨競爭角度來看,民進黨的策略是成功的,對於國民黨執政期間引發年金風暴窮追猛打,藉年金財務危機再度證明其「無能」,成功將此議題轉化為自己的政治籌碼。
如今民進黨已執政,宣稱有能力進行改革;然而社會已被切割,族群間也形成某種程度對立,只要一點火苗,即可能再度延燒。同時也因改革時間再度被延宕,財務危機更為急迫,整個國家將因此付出極大的代價。
「年金破產」是指各類年金基金用盡,發不出退休金。如果把各類基金視為一個水庫,水庫中的水就是基金的存量,基金的運作取決於「進水量」與「出水量」的平衡。
什麼是「進水量」?這通常是指被保險人所繳的保費,加上政府與雇主依法提撥的金額。「出水量」除了行政管理成本之外,主要是退休養老金支出。
由於基金存放在水庫中只會有一般利息,通常國家會將基金中一部分或大部分拿去投資,若賺取高過於定存利率則可以為水庫增添水量,也就是當「投資報酬率」高時,可以作為進水量來源之一;反之「投資報酬率」欠佳甚至為負值時,水庫的水當然就流失。
2012年10月媒體爆出「年金危機」時,事實上不論是勞工或軍公教相關保險基金,距離「破產」都還有一段時間。甚至被爆出倒閉危機的主角「勞保」,在2012年9月底其基金規模仍達5,307億,且基金水位還在上升當中,也就是繳交保費總數超過領取年金總額。不過根據精算報告顯示,預計2018年水位會開始下降,2027年水庫就會見底。
若從潛藏負債(即未來需支付給所有被保險人的年金總額)角度來看,2012年9月的勞保基金精算報告顯示,到2011年12月達6.83兆元;2016年2月最新精算報告出爐,顯示到2014年12月為止高達8.36兆,在年金改革的三年間潛藏負債又增加了1.53兆元。
毫無疑問,各界所擔憂的危機首先指向「財源不足」,也就是前述基金的收支平衡與潛藏負債,主要原因是人口高齡化以及年金制度設計不良,當然,投資報酬率不理想也有影響。
由於台灣生育率下降與壽命延長相對較許多工業國家為快,加上歷年來制度設計未隨社會環境而調整,使得財務危機來得又急又猛。
如以2016年9月28日年金改革委員會的官方報告,根據新版精算報告,勞保基金產生虧損時間是2018年,基金用完時間為2027年;公務人員退撫基金,時間分別在2019年與2031年;教育人員的退撫基金,時間分別在2020年與2030年;軍人退輔基金之失衡2011年就發生,預計2020年破產。
「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均」
「財源不足」是台灣面對年金改革的首要挑戰,連同帶來兩個議題,即「職業不平」與「世代不均」,但是後面兩個議題在過去三年多的紛爭與炒作下,卻形成了以下的「刻板印象」。
「職業不平」乃因軍公教退休後所領取每月年金,在額度上明顯超過勞工所領數額,引發許多勞工不滿。「世代不均」則是指龐大退休人潮所需要的年金,其負擔將落在年輕世代身上,年輕世代將會繳得多,當他們退休時基金可能已破產,而落得兩手空空。
為何這是「刻板印象」呢?因為真實狀況比前述複雜得多,包括職行業間不同,職行業內部也不同,比較的基準差異更是明顯不同。
例如,軍公教年金雖領得較勞工多,卻也繳得比勞工多;「世代不均」雖是未來走勢,如果年輕世代一直到退休時基金並沒有倒閉(因國家財政挹注),那麼就算每個月所領年金沒有比前人多,因壽命延長會領得更久,領取年金的總數額還不知道誰比誰多?
如果年金基金真如政府報告會在未來十年左右「倒閉」,最倒楣的應該是當前50歲以上未退休者,並非年輕世代。
總之,「財源不足」、「職業不平」、「世代不均」點出了退休年金制度的三個面向,其內容及相互關聯既有歷史因素,也有法令制度的問題,堪稱「剪不斷理還亂」。這個危機的形成是「歷史共業」,尤其是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因為人口高齡化趨於明顯以及政府財政欠佳,問題變得更為棘手。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ixabay,CC0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