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散步中的設計
love HOME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關閉
祥圃實業董事,「良食究好」執行長。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經濟及國際關係雙學士,日本早稻田大學國際企管碩士。從農業的門外漢,一步一步深入農業現場,發現臺灣的食物安全,是政府政策、生產加工方式、產銷系統結構,到消費認知與教育的全面性問題。 於是投入產地到餐桌的整合,從建構完整農產品供應鏈開始,讓消費者能買到好食物,而生產者能得到合理回饋,並重新定位農漁畜牧的社經價值,提升臺灣飲食文化。更期許臺灣農業得以永續經營,把食物的選擇權留給自己。
我想安心吃飯
全世界目前只有臺灣和東南亞的豬肉,是以活體計價,歐、美、日都是以宰殺後的屠體計價。我們常打趣說:「臺灣的毛豬價格高低,和世界小姐選美是同一種遊戲規則,都是目測,只是毛豬不需要機智問答。」
臺灣曾經覺得廚師是拿鍋鏟的,現在我們都接受了廚師是專業的師字輩,不久的未來,我們也會用同樣的心情崇拜切肉師傅、燻肉師傅或製作肉腸的師傅。
消費者對於每天吃進肚子裡的食物並不了解,對食物生產也有很多錯誤印象。
如果昧於現實,一味追求「零檢出」,恐怕我們都沒有食物可吃了......
食品安全分級制度,可以突破農產品只能走平價路線的現況,讓供給需求、市場定位、消費者意志,創造出差異化的農產品市場......
很多人以為肉雞是養在籠子裡,放山雞和土雞則是滿山坡跑,實際走一趟養雞場,就會發現並非如此。
一個銅板不會響,消費者的選擇也同時影響生產者的行為。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限量早鳥開搶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