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直覺鍛鍊
現代文明的批判(紀念版)
不吵架也能贏的溝通術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皮徹鎮的礦業繁榮最終將小鎮毒害成鬼城,河內老鼠大屠殺也因錯誤誘因讓問題惡化。《達爾文陷阱》寫下這些故事正揭示了人類短視行為帶來的代價,提醒我們必須重新調整價值與制度,才能避免重蹈覆轍。
關閉
全國最大熟齡媒體《50+》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成立,提倡「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超高齡社會來臨,如何過好人生下半場?《50+》報導國內外創新老後生活故事,旗下「50+學院」提供創意課程與學習的平台,是全國最大的熟齡學習社群。
編按:73歲的公衛學者張珏,長期倡議心理健康議題,多年來也推動心理健康司成為獨立專責單位。被朋友稱為「溫柔女戰士」的她,57歲時也曾罹患子宮內膜癌。面對病痛,她如何轉化情緒?大笑能幫助身體殺死癌細胞!用丹田的力量笑,吐出悶氣、轉化情緒
編按:想活得好、老得慢,怎麼做?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指出,血管有多老,人就有多老。若能透過飲食、運動以及情緒管理,降低血液中的壞膽固醇(LDL)、預防血管硬化,就能保護心臟健康、避免中風等心血管疾病影響老後生活品質。
編按:如何從悲傷中調適自己?楊惠姍和張毅在1987年共同創辦琉璃工房,兩人攜手超過30年,既是事業夥伴,亦是人生伴侶。然而2020年底張毅因病逝世,楊惠姍形容自己像是「被挖空了一塊」,如何走出失去另一半的悲傷?楊惠姍:接受生命的安排、完成自己未竟的事
編按:人生的樣貌,可以由自己決定!「翫雙溪書苑」店主杜蘊宸,過去曾是職場成就傲人的金融業主管,卻因為一場病痛讓她決定暫停腳步,重新整理人生。如今她的日子過得簡單卻豐盛,「現在我過著沒有計畫的人生,但是在每個當下認真以對,生活就很美好!」
前臺北榮民總醫院院長張德明行醫40年,除了頂尖的醫學專業,張德明醫師還練就一顆貼近患者的心,《人醫之間》一書,他將生活中的領悟,診間裡的見聞轉化為溫暖的文字。在卸下院長職務後,他除了持續經營粉專分享醫學新知,平時也喜歡以寫作和繪畫自娛,生活忙碌而充實。
中年轉職,除了調適心情,通常還需重新適應企業文化。林政志說,自己很幸運,比他年輕的總經理遇到專業問題常會向他諮詢,但他也很懂得拿捏其中分寸。
以精力湯及綠拿鐵幫助先生抗癌成功的養生達人陳月卿,精研與實踐健康生活30年,順應現代生活忙碌節奏,獨創簡易可行的「微養生」心法。每天做到一點點,時間久了就能看到複利效果。以7大養生理念、23道美味滋養食譜、54支按摩及健身示範影片、160幅清楚易懂穴道按摩圖解,收錄於新書《時時刻刻微養生》,養生達人陳月卿是如何愛上養生、保持健康、青春逆齡?
周冠男專文|開心領配息,卻可能損失長期報酬?存股領股息,一向是頗受退休族歡迎的理財策略。近年,高配息ETF 0056、00878,也因此成了熱門的投資標的。但政大財管系特聘教授兼商學院副院長周冠男卻指出,從長期投資績效來看,高股息的商品表現並不理想。
用走路的速度前進,更能感受每個當下的美好。
編按:你是否曾讓自己真正「鬆」一下了?過去曾是知名流行音樂節目主持人的徐曉晰,7年前勇敢告別不合適的婚姻,如今更以「鬆姐」的身分,分享如何讓身心更自在的秘訣。「假裝沒事其實很累!就算再怎麼快樂的人,也不可能任何時候都很開心,正視自己的情緒,它才有機會被釋放。」
早一日財務自由,一輩子做你所愛。楊應超達成FIRE的高效理財法:多賺一點錢,早日不再為錢煩
退休理財,至少要讓未來維持和現在一樣的水準。該存多少錢,才能安心退休?
空間美化第一件事,就是減去不適合的東西。
如果歲月必然會消逝,該如何面對生命中的缺憾或不復回的青春?郭強生說,青春一直不曾離開,只在於你願不願意喚醒它。
重視內心的渴望,想做就去做
和身體做朋友,心也會感到愉悅
回顧過去,各種關係中你最後悔是什麼?
羅北安曾參與臺中歌劇院2020 NTT遇見巨人─動見体王靖惇《如此美好》舞台劇演出,詮釋老一輩父親的寂寞,第一次從當年爸爸的角度來看自己,也分享與兒女、太太的相處。只專注在熱愛事物的他,對人生瑣事不太上心,也就沒時間糾結,只要能演戲,他就很快樂了。
2019年,房地產專家張金鶚從任教30多年的政大退休,在木柵半山腰買下人生最後一棟房子作為退休宅。他認為,一棟理想的退休宅應具備幾項特質:能讓人在地老化、和家人保有獨立但不失親密的關係。且最好在屋主生前,就能藉由以房養老、捐房養老等方式,換取老後生活的保障。怎麼為自己規劃老後理想的居所?
理想的長照,是讓病人有好的生活品質,甚至能脫離需要被照顧的失能狀態。前弘道老人福利基金會執行長林依瑩,在卸下台中市副市長職位後成立伯拉罕共生照顧勞動合作社。跨職種的團隊合作,如何落實專業照顧,讓病人從失能走向復能?
人過中年,上天有時會給人一種領悟,往往代價不小,也許是透過疾病、或是人生的低谷。 台大管理學院教授郭瑞祥在40歲後歷經自身罹癌、喪妻等人生考驗,讓他提前以管理學大師韓第的著名理論「第二曲線」重構人生下半場的生活哲學:趁著自己還沒走下坡時,趕快找到第二個上坡!如今他的生活,從體能到心情,都讓他能充滿驚奇地說:「Wow!」
中年後的人生,如何找到新的動力?知名獨立書店的老闆Miru,在罹癌治療完成後,和家人共同實踐了多年前搬到花蓮的約定。踏出舒適圈,在陌生的城市重新開始。儘管挑戰不少,卻也讓人充滿期待。重拾年輕的眼光,探索生活的美好。
繞過赤道,航行3大洋,走過21個國家、25個城市,感受冰島雪山的冷冽氣息,一窺秘魯古城的遙遠文明。一趟108天的郵輪旅行,是謝芬蘭在64歲時的自我突破之旅。
每次出門玩,陳小涵通常會租個床位和車位,在背包客棧住10到15天,一個人開著車把口袋景點一一玩遍,這種玩法,她稱之為「旅居」。一個人開車,不用趕車、等人,玩起來才盡興;用雙腳和雙眼見證,把網路上的美照化成親身體驗的感動,則是推動她一再出門旅行的動力。
林懷民、蔣勳等多位名人去倫敦,會住哪裡? 不是一般的飯店,而是旅居倫敦超過30多年的張誌瑋經營的民宿「拉普頓」。因為,擁有英國專業藍牌導覽身分的她,對文化歷史知之甚詳。新書《老倫敦.從酒吧出發》,介紹不少倫敦有意思的酒吧。有趣的是,和台灣不同,酒吧的客人也有不少熟齡族群。他們的人生態度是什麼?
為病痛所苦時,醫療的介入除了治癒疾病,也可以減輕病人身心靈的痛苦。讓病人善生也善終,正是安寧緩和醫療的價值。然而,據統計,台灣總死亡人口中,僅約3成人死前一年內曾使用過安寧療護。安寧緩和醫療的理想,為何在台灣難全面落實?
中年之後,可以買得少,但要穿得好。前《Bella儂儂》雜誌總編輯張倞菱,有感於快時尚對環境的傷害,在中年轉換跑道,成立推廣永續時尚的平台「picupi挑品」。在本文中,她將示範近年來流行的NormCore 3種風格,一件白襯衫,也能很好看。
寇世勳重返大銀幕當男主角!在電影《一家之主》中飾演剛退休的男主人,與鮑起靜、柯佳嬿同場飆戲。接受《50+》採訪時,大方暢談當年齡不可逆、可接的角色也不可逆,如何調適?
全台超過30年以上的老屋比例不斷增加,對於居住安全和都市景觀都有很大影響。但都更條例通過至今24年,執行進度卻相對緩慢,問題出在哪?如何評估你家是否適合有機會都更,又如何開始著手、該注意那些細節?本篇一次解答。
繼「以房養老」逆向抵押貸款後,銀行推出另一種新方案「留房養老」、「以租養老」,結合安養信託和包租代管服務,讓熟齡者可保障名下不動產的安全,又賺取租金收入,支付老後生活所需的費用。留房養老適合誰?如何申請?
9/14郝旭烈年度實體講座|思維進化 × 決策升級 最後晚鳥機會別錯過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