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編按:73歲的公衛學者張珏,長期倡議心理健康議題,多年來也推動心理健康司成為獨立專責單位。被朋友稱為「溫柔女戰士」的她,57歲時也曾罹患子宮內膜癌。面對病痛,她如何轉化情緒?大笑能幫助身體殺死癌細胞!用丹田的力量笑,吐出悶氣、轉化情緒
(原文刊載自《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文/王鈺棻 攝影/影巷26號
「(身體健康但)沒有心理健康,就不能稱之為健康。」這是公衛學者張珏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73歲的張珏,是台灣少數推動「公共心理健康」的專家。過往幾十年,台灣發生重大災難,如921大地震、SARS、八八風災、甚至近年COVID-19導致民眾人心惶惶之際,都可見到她挺身而出的身影。她號召專家成立「心理健康行動聯盟」,協助民眾及第一線救災人員轉化壓力、強化面對災難的韌性。
除了任教於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多年,她也曾執掌多個協會、擔任公部門委員,為促進公共心理健康衝鋒陷陣。因為說話語調柔順、笑容親切,身邊的友人常稱她是公衛界的「溫柔女戰士」。
講到心理健康,多數人腦海中浮現的第一個念頭,大多是預防精神疾病。但張珏解釋,落實心理健康不僅侷限於醫療場域,它和每個人都有關。全民心理健康的理想,就是讓人人都擁有正向幸福感,包括實現個人能力、克服平常生活中的壓力、有效達成工作績效、以及能對社會群體作出貢獻⋯⋯等。
57歲那年罹癌,讓張珏對於心理健康有更深刻的體悟。面對生命的變動,如何培養心理韌性,讓身心安適?
既要教書又投身公共事務,張珏的忙碌可想而知,20多年前的一個週日晚餐,公婆對著飯桌上的空位說:「我這媳婦看來是捐給學校、社會、國家了。」她的先生接著說:「除了你們說的那些工作之外,她目前還是世界心理衛生聯盟的副主席,也捐給世界了。」
就在國內外奔波之際,2006年底,張珏發現身體出現異常狀況。經檢查發現罹患子宮內膜癌。當醫師告知她罹癌事實時,張珏還在猶豫是否可以不要開刀。但她的好朋友、也曾罹癌的前台大病理科主治醫師李豐看了她的病理切片報告後,告訴她:「這一刀是免不了了。」張珏這才乖乖住進醫院,並在2007年初開刀切除子宮。
開刀後一週,醫師又告訴她,癌症已是第三期。因為傷口沖洗液的檢驗發現有癌細胞,這是癌症擴散的警訊。依照醫療常規,建議病人做化療和放射線治療。但當時張珏問遍身邊接受過同樣治療的朋友,蒐集了至少10人的經驗後決定不接受預防性的化療、放療。她解釋自己的選擇:「不想過度醫療化,因為這可能是造成新疾病的源頭。」
身為公衛學者,張珏得知罹癌時,是否也經歷否認、憤怒、討價還價、憂鬱、接受等心理學上「悲傷五階段」的歷程?她直言,「沒有,我直接就接受了。」這麼豁達的心態,要從她2003年為了做研究,參加「癌友新生命協會」,接觸到笑笑功工作坊說起。
「笑笑功工作坊」由笑笑功創辦人高瑞協帶領。當時,張珏看到高瑞協發給癌友一人一個塑膠袋,大家開始大笑,心中有些尷尬。「看到癌友因為笑,把震動出的黏液吐到塑膠袋時,也覺得有點噁心⋯⋯。」
然而,經驗過幾次工作坊的練習,張珏逐漸體會出笑笑功的精髓,「我發現身體放鬆,心情跟著開朗起來,可以自在喜悅的笑。」也因為常和癌友接觸,看到他們轉化情緒後,可以用正向的態度面對疾病,平常心將癌症視為慢性病,「他們有時還會互相開玩笑,比誰的器官切得多。」張珏說。癌友們的反應,讓她開始覺得罹癌沒那麼可怕。
面對疾病,張珏表示,除了被動接受治療,感到沮喪、焦慮和無助時,可以藉著笑笑功,為自己創造快樂的情緒。大笑可以增加身體含氧量、提高疼痛忍受度、降低壓力荷爾蒙、增強免疫力、提升「自然殺手細胞」殺死癌細胞的活性,有助抗癌與防癌,可說是一種促進心理健康的運動。
笑笑功怎麼做?這套舒壓方法的原理可連結到中國傳統的氣功,運用呼吸調整及哈氣,將氧氣送到丹田,藉由丹田振動來按摩臟腑,口訣為「伸筋、輾氣、歇喘」,對應的功用是「怯傷、解鬱、通中氣」。
功法分2個階段,首先是放鬆,雙腳打開、兩手自然下垂放鬆,接著雙手向上伸懶腰打哈欠,再發出「哈哈哈」的笑聲哈氣把悶氣吐出來。過程中如果身體發熱、流汗、流淚、流鼻涕、咳痰。都是良好的身體反應。
第2階段的情緒轉化,用一句話說出心中負面的情緒,例如:我好生氣、我壓力好大、我好難過⋯⋯等。雙手握拳,邊說邊跺腳,再以腹部震動的方式,將兩手張開往上,拋出情緒,再發出「哈哈哈」的笑聲哈氣吐出悶氣,吸氣讓大量氧氣進入體內。
罹癌至今,張珏每週都練笑笑功以放鬆身體、轉化情緒。她也和其他協會成員將這套功法融入心理健康的倡議運動,進一步推展到社區、長照機構,甚至是國際活動。
「笑笑功不是用喉嚨出力狂笑,而是要用丹田的力量笑。」張珏提醒,一般人可以每天練習約10至15分鐘。但孕婦、術後3個月、以及經化療、放療後的癌症病人練習笑笑功時,最好由老師指導。
罹癌後,張珏也調整飲食,不吃垃圾食物。早上一定煮一鍋五行湯喝,裡頭有南瓜、紅白蘿蔔、蕃茄、蕃薯、五顏六色的各式蔬菜,營養均衡。
此外,持續為志業奉獻,仍是她生命前進的動力。癌症開刀後,張珏只到美國休養了半年,旋即回國戮力於教書、研究和推動心理衛生的工作。
在她眼中,台灣的公共心理健康促進仍是未竟之業,「我們不斷向政府大力建言,心理健康要融入各種政策。但政府採納進度非常緩慢,很多健康、災難、教育等重大政策並沒有融入心理健康的觀念。」
2013年,學校為張珏舉辦退休傳承會。當時學生對她說:「老師,您退休後就可以跟師丈去遊山玩水了!」張珏回答:「不,退休了,我還是會關心這些事。」
她持續向政府倡議,爭取讓心理健康司成為獨立專責單位。這幾年,她也致力於強化心理韌性的推動,希望民眾碰到困境或挫折時,能有更高的抗逆能力。2022年一月,她又和多位專家、團體共同發起「台灣心理健康聯盟」,為普及心理健康盡一份心力。
年紀大了,為什麼還要做這麼多事?「我把促進公共心理健康當做一生的使命。」張珏說,自己的生命中有很多貴人和愛她的家人,是個幸福的人。她希望為這個社會貢獻一份力量,才不會辜負自己所擁有的。
(原文刊載自《50+》;本文獲授權轉載;內容僅反映作者觀點,不代表本社立場。)
延伸閱讀
☞《心靈療癒自助手冊:心理學家教你看穿情緒,找回幸福人生》
☞《心念自癒力》乳癌和女性癌症患者,請學習愛自己
50歲後還不錯!用新的方法,創造自己的理想老後
想知道更多熟齡新思維、新活動?
➡加入50+LINE https://pse.is/LZUDE
➡加入50+FB https://pse.is/M7MPS 每日資訊不漏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