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女性只要學會愛和尊重自己,只要懂得調整心念和情緒,學習專注在當下,不以受害或抱怨的角度看待伴侶或夫家,就不會讓自己的身心承受過大的壓力。
圖片來源:Pexels
乳癌和女性癌症患者,請學習愛自己
台灣每天約有二十二名婦女確診罹患乳癌、每天約有五名婦女死於乳癌。在台灣,罹患乳癌的病患多為中年女性,平均發病年齡約為五十二歲,其中又以四十五至五十五歲的年齡層發生率最高,其次則是三十五到四十五歲。
這樣的統計結果,與歐美女性乳癌好發於五十五歲以上,且隨著年齡愈高罹患率愈高的趨勢,有很大的差異。雖然目前西醫論述中,有關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的原因,比較有共識的說法是因為飲食及生活西化,但若進一步思考就會發現,這個解釋似乎無法合理說明為什麼台灣女性乳癌好發年齡會較歐美女性來得早。
如果台灣女性罹患乳癌真的和飲食及生活西化有關,那麼西方女性打從娘胎就暴露在西化的生活方式和飲食習慣中,照理來說西方女性的乳癌好發年齡,應該要比台灣女性更早才說得過去,但事實並非如此。
人體一共有十二條經絡,傳統中醫和經絡能量醫學的觀點認為,如果經絡的能量受阻, 則相對應的身體部位就容易產生病變,從五行運作的角度來看,十二條經絡之間,彼此相生中一、兩條經絡堵塞,氣場不流通,整個人就會有沉重或緊繃感,對能量或氣的流動特別敏感的病人,甚至會知道什麼部位的氣場流動塞住了。
許多女性乳癌患者來我的診間時,從她們的能量中,經常可以發現導致乳癌細胞生長的背後原因,雖然每個人的原因都不盡相同,但是最常見的課題經常都連結到「我想要被愛」 的心念,無論是被劈腿所產生的怨恨,或是覺得「活得好累」的無力感,東方社會一直以來重男輕女、男尊女卑,強調男主外、女主內的傳統文化,很容易使得許多女性無法看到自己, 很難發自內心的尊重自己、愛自己,尤其是去愛身為女人的自己。
(截自本書第80—81頁)
身心是一體的,當內心抱持不快、悲傷、憤怒、委屈等情緒,身體能量就會卡住,女性如果有親密關係的情緒能量,常會卡在乳房、子宮、子宮頸或卵巢等這些女性器官上,要是能量堵塞嚴重或長期無法流動,久而久之就容易產生病變。
診間有過實際案例,女性乳癌病患的情緒和心念如果得以轉變,原有的乳房腫塊甚至可能當場就會縮小或軟化,原本的沉重或緊繃感會在當下得到紓解,所以只要試著讓卡住的能量開始流動,就有可能恢復健康。
女性只要學會愛和尊重自己,就不需要一直向父母或伴侶討愛,就算需要扛起家計,或承受很大的工作壓力,只要懂得調整心念和情緒,學習專注在當下,不以受害或抱怨的角度看待伴侶或夫家,就不會讓自己的身心承受過大的壓力。虔誠的祝福這個年齡層的姊妹們, 能夠學會如何愛自己以及與他人相愛的課題 !
(截自本書第84—85頁)
【書籍資訊】
《心念自癒力:突破中醫、西醫的心療法》
出版日期:2020.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