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入/註冊
結帳
雪球:巴菲特傳(榮退紀念版)
如果這樣,會怎樣?(10週年增訂版)
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關閉
波士頓顧問公司亨德森智庫總體經濟學研究中心資深經濟學家,波士頓顧問公司紐約辦公室執行董事。進入波士頓顧問公司之前,在桑福德伯恩斯坦公司與卡爾森-斯雷札克共事。職涯早期曾任職高盛集團(Goldman Sach)的投資策略部門,使用總體經濟分析來幫助戰術性資產配置。
曾任職美國外交關係協會(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的葛林柏格地緣經濟研究中心(Greenberg Center for Geoeconomic Studies),參與榮獲2009年艾美獎的新聞紀錄片〈危機指南:全球經濟〉(Crisis Guide: The Global Economy)。職涯第一份工作則是任職橋水基金公司(Bridgewater Associates)。史瓦茲畢業於雪城大學,現為該校文理學院院長顧問委員會副主席。
真危機與假警報
戰爭雖是悲劇,卻可能帶來經濟契機。《真危機與假警報》指出,歷史上如二戰等衝突,反而透過刺激政府支出與產業創新,強化經濟結構。關鍵不在衝擊本身,而在於政策反應與吸收力。
「沒有工作的世界」是一種誇大的假警報。歷史數據顯示,每波技術革命不僅未造成結構性失業,反而創造更多就業與所得。《真危機與假警報》告訴我們關注生產力與勞動市場的實際變化,才能正確預測科技對經濟的長期影響。
儘管地緣政治緊張升溫,中美經濟脫鉤的說法仍存疑。歷史證據顯示,即使在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期間,全球貿易依然展現高度韌性,並未全面中斷。《真危機與假警報》提到未來貿易體系雖可能重組,提升韌性將帶來成本上升,但未必導致實質產出下滑。理性評估脫鉤風險,遠比被輿論炒作的悲觀預測更為關鍵。
在總體經濟動盪頻繁的時代,企業領導人需學會辨識「真危機」與「假警報」的差異,避免因錯誤預測導致策略混亂與資源錯置。《真危機與假警報》解析近年疫情、通膨與利率變動下的典型假警報案例,並提出三大經濟風險評估習慣...
登入【免費報名】兆豐證券 X 天下文化 生活理財講座 (台北)
首頁
暢銷書
收藏
購物車
會員中心
Facebook
Line
複製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