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勵志

與兒女共舞
優惠價
$320

與兒女共舞

母親的成長之路

The Mother Dance
書籍介紹

母職是否為女人的天性?好媽媽與壞媽媽的分野在哪兒?面對無止盡的憂慮與罪惡感,母親當如何自處?在養兒育女的過程裡,媽媽通常會遭遇哪些問題?母親的角色究竟帶給女人什麼樣的生命衝擊?

本書探討母職對女人一生的影響。在經歷過苦樂參半的育子經驗後,作者從一個母親及一個心理學家的雙重角度,娓娓道來並分析了母親所面臨的種種掙扎與困境;字裡行間,充滿了其深刻的體悟與反省,不僅洞悉親子互動所帶來的改變力量,也檢視了母職制度的種種缺失。

此外,本書亦提供實用的育兒建議。在肯定母親角色與質疑母職制度的氛圍裡,《與兒女共舞》幫助為人母的妳,如何在兼顧母職、又不喪失自我的前提下,與孩子一起快樂成長。

前言 一位母親對母職的觀點

第一部 初為人母
第一章 懷孕與生產
第二章 妳適合有小孩嗎?
第三章 帶新生兒回家
第四章 兩性分工問題

第二部 火焰般的試煉
第五章 面對罪惡感
第六章 為孩子擔憂
第七章 權力拉鋸戰
第八章 如何與孩子交心?

第三部 大孩子、大挑戰
第九章 飲食與性行為問題
第十章 教養女兒
第十一章 教養兒子
第十二章 面對子女衝突
第十三章 幫孩子維繫手足之愛

第四部 母親的心事
第十四章 面對厭惡感
第十五章 繼母難為
第十六章 家庭之舞
​第十七章 為空巢期歡呼!?

結語 幹嘛冒險生小孩?

前言 一位母親對母職的觀點

海瑞亞.勒納

對我來說,作個母親幾乎與當個太空人一樣陌生遙遠。單是這一點,就能讓別人信任我。畢竟誰要看一個妄自尊大的媽媽寫的玩意兒?那種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度過一切風浪,能滿懷喜悅地為孩子添件外套,能在別人訪問職業時、眼睛發亮地回答「我是個母親」的人,誰會想了解她們?我不屬於前述的這一群人,所以我很適合提供所知,把自己的誠實經驗和精粹思考說出來,探討這個作母親的歷程如何地從裡到外改變了我們——及所有我們與別人的關係。

我決定要寫一本親子書之後,半途又萌生煞車的念頭。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有七個月的時間,我一直愉快地在寫書;後來我想去大書店看看。這家大書店有三層樓,和布魯明黛爾百貨公司(Bloomingdales)一樣地寬敞、一樣地氣勢逼人。我鼓起勇氣,走到親子書的專櫃。每一個開始寫書的作者,都應看看是別人怎麼探討同樣的主題。即使眼前的景象令人灰心喪氣,也得勇往直前。

撞見自己「孩子」的影子

當我發現有一本書和我正在寫的極為相似,我簡直是憂心忡忡。這種情況就像迎面撞見一個媽媽牽著孩子,那孩兒竟與我的小孩像得要命。作家就和母親一樣,沒有一件事情不擔心。所以,我走近標有「生產/育兒/教養」字樣的書櫃時,只覺得頭暈目眩、一陣心悸。

事實上,第一個孩子出生後,我不再閱讀各類育兒書籍,待會兒我會說明原因何在。我一向注意育兒專業書籍的最新發展;二十年來,我沒有看過這方面的通俗書籍一眼。現在我發現,這類書籍如雨後春筍般紛紛出現。親子書的書櫃上塞滿了幾千本書,試圖幫助媽媽們順利度過懷孕、分娩和授乳的階段,並為孩子往後的發展提供指引。

好吧,這話確有誇大其辭之處。不過親子書實在太多,父母們若拚命吸收,就沒有時間陪孩子了。令人精神一振的是,如今育兒書的重點是「親職至上」,而非狹隘的「母職第一」。但是我們該拿滿牆的親子書怎麼辦呢?花這麼大力氣讀這些書,還不如直接生個小孩、或收養個孩子來得容易些。

親子指南已經汗牛充棟,我真的想跟進嗎?也許該說的都說了。不過,流覽過這家書店和其他書店的相關書籍後,我發現育兒書中顯然缺少一個聲音,就是母親的體驗,以及育兒對她的生活和人際關係產生了哪些影響。所以,我決定不把重點放在育兒,而是放在作為一個母親——這個角色上——它如何改變我們,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何體驗——我要從母親和心理學家的雙重角度,說出心裡的話。

分享經驗,共度難關

我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一個兒子在讀高中,另一個兒子已經念大學。兩年後,我在空巢期來臨的情況下,完成了這本書。我很珍惜這個機會,能用內省的觀點思考這段複雜的育兒經驗。我毫不猶豫地與讀者分享這段經驗當中,最美好與最糟糕的感受。看過我的《生氣的藝術》(The Dance of Anger)等著作的讀者會驚訝地發現,我對孩子的態度是如此惡劣。但我希望自己的誠實能幫助快要做媽媽、或是剛做媽媽的人,讓她們作好準備,迎接即將來臨的挑戰;讓她們體會這段不知所措的經驗時,能夠不感到孤獨。誠如珂萊恩(Christina Baker Kline)在著作《我的孩子》(Child of Mine)所言,剛做媽媽的人渴望聽到其他母親的看法;她們希望其他的媽媽對她們說,她們並不孤獨,也沒有發瘋。

和我一樣、子女已經長大的女性,也同樣渴望聽到這些話。無論孩子是兩歲還是二十歲,妳都會回顧過往,嚴厲批判自己的作法,認為自己做錯了。如果妳也是這種人,希望這本書能證實母親的體驗因人而異,使妳掙脫束縛,不再背負焦慮、自責與罪惡感的枷鎖。

母親有無數種,家庭也有無數種。每一位母親都得面對無數的問題和挑戰。在這本書的開始,我不會涵蓋一切問題。每一個媽媽的經驗都是既普遍又獨特;在危機四伏的育兒領域中,沒有兩種旅程完全相同。珂萊恩引述史坦能(Gloria Steinem)的話說:「我們在分享經驗時抱持的態度,就像探險家對地圖共有的熱誠。我們想互相幫助,讓彼此更快走完這段旅程,同時我們也了解,我們的旅程只屬於自己。」

當然,我也把最好的育兒建議寫進這本書。這二十五年來,我一直在幫助人們解決問題,現在可停不下來了。事情的真相是,我喜歡提供想法,也仰賴別人的建議。有的人我行我素,但我不是這種人。我相信我們來到世上,就是為了彼此相助。有了小孩之後,我們更須儘量尋求一切援助。

海瑞亞.勒納 作者
她是專攻女性心理與家庭關係方面的專家,在國際間頗受好評;目前在美國赫赫有名的門寧吉診所(the Menninger Clinic)擔任心理學家暨心理治療者一職。她也是傑出的演講者、心理顧問及工作坊領導人;《新女性》(New Woman)雜誌的專欄作家及《紐約時報》暢銷書《生氣的藝術》(The Dance of Anger)的作者。

2000/04/30

BBP101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681-8

346

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