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傅佩榮教授在哲學領域悠遊三十年,深感最好的哲學思想必須在人生中實踐。因此,他在生活中印證哲學,並汲取東西方哲人與教育家的智慧,發現哲學與人生互動的豐富趣味。
時序進入二十一世紀,科技文明高速發展,然而,許多人身處快速的生活步調與大量多變的資訊中,逐漸失去自我的認識與堅持,更不知如何在進展失序的世界中找到立身之地。於是,在這本書中,傅佩榮教授運用淺顯且道理清晰的文字,將哲學養分注入生活中,寫出一篇篇「生活的哲學」,為現代人指引一條清明的道路,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智慧。
作者提出簡單易行的方法,幫助現代人以正面的思考來排除憂鬱、為生命添加活潑創意、妥善面對情緒與逆境、並以健康心靈迎向未來,如此才能在龐雜紛亂的社會裡,走上正確的人生道路。
自序/再見!憂鬱
〔輯一〕排除憂鬱的正面思考
1.如何認識自己
2.如何自我更新
3.如何珍惜自己
4.如何活出個性
5.如何保持清醒
6.如何界定人生目標
7.如何管理時間
8.管理時間三原則
9.如何活得有勁
10.如何呈現價值
11.如何擺脫逆境
12.如何把握創新的契機
〔輯二〕為生命添加活潑創意
1.人生的意義何在
2.換個角度看生活
3.由技術蛻變為藝術
4.生活與休閒的韻律
5.享受思考的趣味
6.領悟快樂的秘訣
7.分辨不對與不夠
8.培養工作中的創意
9.人生的三種自由
10.徘徊於忙碌與閒暇之間
11.從衰朽復振的契機
〔輯三〕情緒智商與逆境智商
1.對EQ的玄想
2.EQ並不難懂
3.EQ需要錘鍊
4.AQ——逆境智商
5.三受與三要
6.擺盪於苦樂之間
7.貧窮的壓力與動力
8.誰能看到真相?
9.來一點幽默
10.滿意與接受之間
11.最後一根稻草
12.心靈的四十個景點
〔輯四〕以健康心靈迎向未來
1.回歸自我
2.成功與危機
3.讀書的活用觀
4.有所不為的智慧
5.電腦止步
6.性格與命運
7.談情緒的控制
8.談人生的意義
9.對「人類基因圖譜」的倫理省思
10.珍惜生命能量
11.心理保健靠自
再見!憂鬱
傅佩榮
自從聽到心理學家的分析,說二十世紀苦於焦慮,而二十一世紀病於憂鬱之後,我就常常思索各種對抗世紀之疾的方案。沒有人能夠脫離自己的有限經驗去憑空幻想,因此對於焦慮我是熟悉到可以為人解惑的程度,過去多年出版的文字作品與有聲書是具體的例證。但是,憂鬱呢?
對於自己不曾受過憂鬱的侵擾,我只能歸之於幸運。然而,我又是不相信運氣的人。有耕耘才會有收穫,只看你耕耘的方法對不對,撒的種子是否合宜,以及相關的條件能否配合得當。順著這樣的思路,我再回顧自己的心路歷程,一點一滴歸納出現代人化解憂鬱的策略,那就是「活出自我的智慧」。以下稍加引申。
首先,如果憂鬱是病毒,那麼防身的第一步當然是固守自我的城堡。把自我比喻為城堡,是因為它自成一個天地,並且其中的裝備是齊全的。開始時,寧可低調而踏實,先認清自己的限制及弱點,不必處處與別人競比,然後嫉妒心與失敗感可以降到最低。在我的回憶中,我發現自己很少羨慕別人。看到別人獲取成就、贏得榮耀,我會認為他付出了辛苦的代價,自然應該受到推崇。台灣諺語說:「一枝草,一點露」,哪有草可以容納太多露的呢?既然如此,我不但不必到處尋找偶像,反而應該規劃一個經營自我的藍圖,一步步活出自我的獨特生命。
其次,生命的「獨特性」是指什麼?難道除了人類共有的「生老病死、喜怒哀樂、恩怨情仇、悲歡離合」之外,還有什麼是一個人所特有的嗎?太陽底下確實沒有新鮮的事,只不過差別在於:現在是「我」在生活啊!生命中的每一剎那都可以成為獨特的,只看我以什麼態度去面對。譬如觀賞一部老電影時,常常想到結局如何早已知道,就很難全心投入導演與演員「匠心獨運」的整個劇情中。那麼,何不設法營造一種心境,使自己不論做任何事與處於任何狀況下,都能孕生「每一次都是第一次」的體驗?這是從珍惜自己推衍出去,讓自己所接觸的一切,宛如「麥達斯國王的手指」般具有魔力,可以點石成金。沒有人是不愛自己而能愛世界的。
接著就要進行修鍊了。在世紀之交,人們的注意力已經從知性智商(IQ)轉移到情緒智商(EQ)與逆境智商(AQ)。這三種智商原本應該同步成長,形成一個完整的人格。但是由於種種原因,從教育的觀念到實踐,我們不得不表示遺憾。現代人在抵擋精神官能症的免疫能耐上,顯得異常脆弱。要如何扭轉此一趨勢?教育普及所造就的是有用的人,而未必是幸福之人。配合情緒管理與逆境考驗,生命能量得到淬煉,自我的抗壓性與耐震力也將隨之提高與增強。然後,人生中的負面情境不但不再可怕,反而成了我們一試身手的契機。我常想到「物質有時而窮,精神愈用愈出」這句名言,因而對於心靈的龐大潛能深具信心。
最後,要以健康心靈迎向未來。如果「現在」是指當下或眼前正在努力的事,那麼「未來」所標示的就是方向感。成功的人生不能沒有以下四種「感」,就是:方向感、節奏感、流暢感、超越感。有目標才有方向;節奏是指人生遭遇之順與逆,形同樂曲之抑揚;流暢則是隨遇而安與自得其樂,使自己動靜皆在掌握之中,從容不迫地活在當下;至於超越,則是由於智慧通達而不再執著,可以從珍惜自我、開發自我、成就自我,一路抵達放開自我的境界。只有在放開的時候,自我才能回歸母體。這個母體可以是人類,可以是大自然,也可以是宗教的神明。
在新世紀之初,憂鬱的威脅漸趨明顯,我們也可以預測其來勢洶洶。我為此整理初步的沉思心得,編成《活出自己的智慧》一書,針對以上四個方面加以說明,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共鳴,一起迎接嶄新的挑戰。各文中的小標題多為編輯王心瑩小姐費心所加,於此特致謝忱。
民國三十九年生,上海市人。美國耶魯大學哲學博士,曾任比利時魯汶大學、荷蘭萊頓大學講座教授,臺灣大學哲學系主任兼研究所所長暨教授。傅佩榮教授的教學深受學生歡迎,曾獲頒教育部教學特優獎、大學生社團推薦最優通識課程、《民生報》評選校園熱門教授等獎項,另外在學術研究、寫作、演講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作品深入淺出,擅長說理,曾獲國家文藝獎與中正文化獎。
著作甚豐,範圍涵蓋哲學研究與入門、人生哲理、心理勵志等。
著有《哲學與人生》、《轉進人生頂峰》、《活出自己的智慧》、《那一年我在萊頓》、《珍惜情緣》、《宇宙的舞者》、《向孔子學做人》等數十本書。並重新解讀中國經典,著有《究竟真實──傅佩榮談老子》、《人性向善──傅佩榮談孟子》、《人能弘道──傅佩榮談論語》、《樂天知命──傅佩榮談易經》、《逍遙之樂──傅佩榮談莊子》、《止於至善──傅佩榮談大學.中庸》、《孔子:追求人的完美典範》、《孟子:浩然正氣與成功人生》、《老子:在虛靜中覺悟人生智慧》與《莊子:以自在之心開發無限潛能》、《易經入門與國學天空》、《國學與人生》、《人生,一個哲學習題》、《品味人生12講》、《傅佩榮易經課》等書(以上皆由天下文化出版)。
★傅佩榮國學官方頻道:https://reurl.cc/mEZgl
2001/02/25
BBP11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806-3
237
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