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企管

溫世仁觀點
優惠價
$350

溫世仁觀點

中國經濟的未來(內附CD,VCD)

書籍介紹

中國經濟的發展,在世界經濟發展史上都可以稱得上是一個奇蹟,在當今全球經濟發展低迷的時候,全世界都對中國的經濟發展愈發感興趣,都在研究中國大陸為什麼能夠在這麼短的時間裡產生這麼傲人的經濟成就,甚至可以說已經對世界經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作者在中國創業15年來,走訪了31個省、市、自治區,造訪過一百多個地級城市,在中國蒐集了大量的實地資料、觀察到無數實際的經濟現象,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深切的感受和認識。本書即從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談起,討論中國的城市經濟與農村經濟,藉此預見中國經濟的未來發展趨勢。

面對中國這個日益龐大的經濟巨獸,我們必先要了解,才能生存在其中,本書即提供您一把關鍵鑰匙,開啟您認識中國經濟的大門。

前 言 我看中國經濟的未來
中國今天的發展基本上對自己本身及世界都是有利的事情,
台灣也要積極而謹慎的掌握這歷史的機會。

第一章 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
中國經濟的發展已經對世界經濟產生了舉足輕重的影響,
雖然在發展過程中遭遇各式各樣的困難,
但我仍然樂觀地認為,中國經濟仍將保持繼續增長的聲勢。

第二章 城市經濟
中國經濟的未來就是城市經濟的未來發展。
如果能夠尋找出一條更好、更快發展城市經濟的成長模式,
整個國家的GDP就會出現水漲船高的局面。

第三章 農村經濟
中國的改革是從農村真正開始率先取得突破的,
農民的創造力和接受能力,不容小覷。
但農業問題關也關係到未來中國經濟的增長,
不容許有點滴的疏忽。

第四章 地球村裡的中國經濟
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
世界經濟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
他們彼此之間既相互補充,又相互影響。

第五章 新文明的曙光
未來十年,中國經濟的發展必將更加燦爛輝煌,
同時中國的跳躍式發展模式,
也提供給開發中國家一個新的希望。

附 錄 SARS經濟風暴
這次的經濟問題來自一個疾病,
疾病問題引起心理恐慌,再引發經濟問題,
經濟的好壞與未來發展情況,
完全取決於疫情的控制。

前言 我看中國經濟的未來

溫世仁 英業達集團副董事長

鄧小平的領導智慧

2002年11月中旬中國第四代領導人終於浮出檯面,那時我剛從西部回到北京。當天晚上我在酒店房間裡研究新領導班子的資料時,有一件事情忽然跑到我的念頭裡,我注意到中國的新領導人,也就是黨的總書記胡錦濤先生的經歷。他在1992年被選入中央政治局,也就是中共最高領導機構的七人之一,我想當時很多人都無法理解,為什麼鄧小平先生會選拔當年只有49歲的胡錦濤進入政治局擔任常委,但因為鄧小平先生為大家所信任,所以也沒有人提起任何的想法。

我在看胡錦濤先生的履歷時,發現1992年他當上政治局常委時,已經在西部的甘肅、貴州、西藏自治區待了將近二十年,可說幾乎將他最寶貴的年輕時光都花在西部。十年之後,胡錦濤先生順利成為第四代黨的接班人,擔任中國共產黨的總書記,這時候中國正在開發大西部,我自己有幸在2000年8月也投入西部開發的行列。

經歷兩年多的西部開發和對西部的研究,使我感受到中國如果不發展西部,幾年後它會成為一個跛腳的經濟巨人,那時候東部愈發展,問題就會愈多。

這使我深切領悟鄧小平先生的領導智慧,在十年前就高瞻遠矚地看到了發展西部的重要。當時同時指定兩代接班人,由江澤民先生所領導的沿海出身的幹部,發展出中國今天傲人的經濟成就,十年後,真正要開始發展西部的時候,剛好輪到胡錦濤先生接班。

由一個最有西部經驗的接班人來掌舵,使中國可以更深入、平衡地發展。想著這些,看著窗外明媚的天空,遙想鄧小平先生的智慧,我心中有著極大的感動與震撼。

史無前例的經濟發展經驗

這幾年由於中國經濟的發展,許多的學者,尤其是來自國外的專家、經濟學者寫了很多關於中國經濟發展的書,預測中國未來經濟的發展,其中也有像「中國威脅論」、「中國崩潰論」等各種不同的論調。

但我常想這些專家幾乎都不懂中文,有些甚至只拜訪過中國幾次,憑著個人的經驗和一些文字資料就來描寫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或是發展前景,似乎無法讓人完全信服。

事實上,中國今天的經濟發展現象是人類歷史上從來沒有過的經驗,將13億人口放在一個非常低成本、高科技的平臺上向前奔馳,到底中國經濟會發展成什麼樣子?它對世界經濟以及世界整體狀況會產生多少可能的影響?這些都超過了世界上所有經濟學家的經驗領域。

作為一個同文同種的海外中國人,十五年來,我在中國走訪了31個省、市、自治區,也去過一百多個地級城市作實地考察,蒐集了大量的實地資料、觀察到無數實際的經濟現象,對中國經濟未來的發展有較深切的感受和認識。

我個人不是經濟學的專家,在經濟方面的研究與著墨也非常有限,僅以實務的經驗,以及過去寫過幾本有關經濟方面書籍的基本概念,希望拋磚引玉,用我們中國人的看法來給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畫一個簡易的藍圖。

本書內容,在第一章裡談的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軌跡。第二章談中國的城市經濟。中央已經將招商的權力下放到城市,中國今天的進步主要靠的就是各個城市的發展。4個直轄市(上海、北京、天津、重慶)加上266個地級城市的經濟總量,已經超過整個中國經濟總量的98%。當然這些城市本身也包含大部分農村在其中,我想從城市經濟的特性切入,分析中國經濟的發展及其未來。

接著在第三章提到農村經濟。中國還有8億農民在農村生活,他們的進步比起城市來相當緩慢,本章將列述如何解決8億農民問題,同時設想一些解決方案。

第四章談的是地球村裡的中國經濟。中國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國家,藉由今天非常低成本的高科技全力發展經濟,除了對中國本身未來影響很大外,對全球經濟以及全球社會生態的未來,也可能在其他方面產生很大的影響。事實上,中國的經濟發展給第三世界國家帶來新文明的曙光,讓他們體會,國家是可以用很低的成本、簡易的方法,迅速改善百姓的生活。

中國經濟發展的隱憂

當我們在討論中國經濟蓬勃發展的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發展中的一些基本隱憂,這也是我們在中國經濟未來發展中需要特別注意的:

(1)8億農民的問題是目前中國最大的一個問題。如何改善他們的生活,使他們能夠跟上城市生活的水平、知識水平以及收入的水平,這都是應該努力的地方。

(2)270個(266個地級市加上4個直轄市)城市同質性過高,大家都以招商為主,投資相當多的基礎建設。當這些城市愈來愈發展的時候,重複性投資過高,不但浪費資源,同時彼此間也產生太強大的競爭。

目前中國城市經營的體系還是以招商為主,就是建立好平臺,建設好城市,設立好開發區,然後開始招商。大的從工廠、小到服務業都由外商經營,這樣一個體系會削弱中國人本身的經商能力。中國進入市場經濟的時間並不長,很多人的經商能力不足,過度的招商將進一步抑制本國人經商能力的培育,使中國變成一種「因變數經濟體」,完全要靠外商的投資來刺激成長,這對中國整體的發展可能是一個隱憂。

(3)金融體系。中國到2007年就要開放金融體系與全世界接軌,以中國目前金融理財的經驗,和老百姓對金融市場的知識,面對全球化後全球所可能產生的連動,就像現在美國的股市幾乎影響到全球每個開放市場,未來中國在控制金融的自主性方面會受到一些影響。

此外,像這次SARS事件所暴露官僚體系的管理問題等等,都是中國發展中的一些隱憂,但是就像所有樂觀的預測都可能低估意外的發生一樣,所有悲觀的預測都可能低估人們應變的能力。我相信中國這麼龐大的人口中有眾多人才,只要能認識和面對問題,所有發展過程中的問題都將被克服和解決。

總之,中國今天的發展對全球來說應該是值得歡迎和鼓勵的。有這麼多人投入經濟的發展,產出更低成本的優秀產品,讓更多地方的人們可以早日提高生活水準,基本上對中國及世界都是有利的事情,台灣也要積極而謹慎的掌握這歷史的機會。

請大家盡其所能瞭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未來,積極促進它的經濟發展,以使全世界都能得到更多的利益,同時也避免因為快速發展所產生的一些問題,這是我寫這本書的主要用意。

溫世仁 作者
溫世仁,一九四八年生,台灣台北市人。 小時候生長於台灣中部的農村,經歷過點油燈、抓螢火蟲照明,以及每天到井邊打水的生活。走過台灣由貧至富的變化,目睹台灣經濟發展的軌跡,對台灣的未來,更是有澄明的洞見。 台大電機研究所畢業,在求學期間發明我國第一部迷你電腦。曾任金寶電子總經理,在事業上傑出的表現,使得他在二十五歲即獲得國家青年獎章的肯定。 一九八○年加入英業達公司,從廠長、總經理至一九八八年任英業達公司副董事長,主導該公司的策略發展,創新不懈,被讚譽為「拿著望遠鏡看世事變遷的趨勢大師」。也因為他的企業成就及趨勢洞見,而受聘出任APEC企業諮詢委員會代表一職。 曾立志五十歲以後不再做生意人,滿懷人文心的溫世仁便創立了「明日工作室」,鼓勵閱讀與文學創作,自己也殷勤耕耘書田,著有《成功致富又快樂》、《東亞金融風暴》、《領袖》、《媒體的未來》、《教育的未來》、《企業的未來》、《英語直通車》、《溫世仁觀點:新經濟、新工作、新財富》、《溫世仁觀點:中國經濟的未來》、《台灣青年的出路》、《認識中國》、《e世代創業高手》、《企業人的前途》……等二十餘本暢銷作品。 二○○三年十二月七日辭世,得年五十七歲。

2003/06/12

BCB27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138-0

222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