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社科

壯志未酬
優惠價
$500

壯志未酬

王作榮自傳

書籍介紹

謹守著寫自傳的原則:「我寫出來的一定真實」,風骨凜然的當代知識份子典範王作榮,用五年時間,一字一句寫下八十年歲月的辛酸與夢想。

全書五十萬字,除了寫盡他一生的夢想與轉折,更以春秋之筆臧否多位當代重要關鍵人物,包括蔣中正、蔣經國、嚴家淦、李登輝四位總統,及尹仲容、王永慶、余紀忠等對台灣發展具決定性影響的人物。

充分彰顯著一位中國書生的風骨、一以貫之的使命感。

出版者的話 為歷史留下紀錄——出版傳記的用心 高希均
自序 王作榮

第一部 成長過程
思文后稷,克配彼天。
前言
第一章 家世
第二章 時代
第三章 求學
第四章 個性

第二部 一得之見
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前言
第五章 自由市場經濟與政府角色
第六章 經濟發展的策略
第七章 農業與土地資源利用
第八章 工業發展
第九章 財政金融
第十章 國際經濟
第十一章 社會建設
第十二章 教育、科技與文化
第十三章 法治精神與文官制度 
第十四章 政治思想與兩岸關係

第三部 餬口生涯
而使餬其口於四方。
前言
第十五章 托缽歲月
第十六章 初展抱負
第十七章 流放國外
第十八章 教學相長
第十九章 文章報國
第二十章 也算智囊
第二十一章 情報之外
第二十二章 玉尺量才
第二十三章 掌理柏台
第二十四章 功名白頭

第四部 知我罪我
知我者其唯春秋乎,罪我者其唯春秋乎。
前言
第二十五章 尹仲容先生
第二十六章 嚴家淦總統
第二十七章 蔣中正總統
第二十八章 蔣經國總統
第二十九章 余紀忠董事長
第三十章 王永慶董事長
第三十一章 多少恩酬 
第三十二章 時乎命乎

第五部 謂我何求
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
前言
第三十三章 為國舉才
第三十四章 聖眷優渥
第三十五章 君子之交
第三十六章 期望殷切
第三十七章 崎嶇之路
第三十八章 嚴重挫折
第三十九章 外省族群
第四十章 台灣前途
第四十一章 事與願違

結語 往事雲煙

王作榮大事年表

附錄
附錄一 台灣工業政策試擬
附錄二 改善經濟現狀之基本途徑
附錄三 十九點財經改革措施
附錄四 台灣經濟發展之路
附錄五 如何打開經濟發展的新局面
附錄六 冷靜平實論經合會擴大組織事
附錄七 對經合會改革的感想與建議
附錄八 在憲法架構下調整政治權力結構
附錄九 要做偉大的總統,不做有權力的總統
附錄十 建設現代台灣
附錄十一 當前的經濟問題與對策——建設現代台灣之附錄
附錄十二 為中華民族開創一個新時代——就任第八任總統演講詞(初擬稿)
附錄十三 國家統一綱領
附錄十四 李登輝總統的施政理念及其成就
附錄十五 我們要光榮地進入二十一世紀——李登輝總統就任第九任總統演講稿初稿

自序

王作榮

回顧我這短促而又漫長的一生,少年既未立大志,長大又無雄心,遭逢季世,生存第一,竟是在餬口於四方中度過,從來不曾想到新人類所謂的生涯規劃。我的生涯既是以餬口為主,當然就不會有豐功偉績足以傳世。

但是我有獨特的個性,有專業的知識,有儒家文化的傳統,也有西方文化的修養,這便形成在我生涯的各個階段獨特的作風與表現,從我個人的觀點看,值得一傳。即使從讀者的觀點看,也可從這裡看到我無論公私,為人處世,理事的態度與方式,似乎也值得一讀。

環顧當今之世,像我這樣與四代擁有最後決定權力的總統,都或多或少有相當關係,而與後三代總統關係尤為密切,卻始終沈而不浮,浮而不起,起而不用,用而不當,以致壯志未酬的人,可能不多。

老總統是我中央大學的校長,對我的文章一而再的公開讚揚,要那些達觀顯貴去閱讀,要想見我,當然也想用我。嚴家淦總統更是我的頂頭上司,不僅賞識我,也確實想要拔擢我。蔣經國總統曾經主動召見我,到寒舍拜訪我,還兩次親口要我為國家所用。李登輝總統更是自壯年開始,便往來密切,關係非比尋常。然而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壯志未展,只能歸之於數了。

我常午夜難眠,徘徊斗室,細思往事,前三任總統都確實賞識我,確實想重用我,而始終未能重用我,絕大部份的責任在我,所以我對他們也始終抱有知遇的感恩心情。而與我關係最密切的李總統,則是最不能知我,最不想重用我的人,而我對他的幫助最大,建言最多。這又只能歸之於數了。

不錯,李總統曾經發表我為監察院長,但高官不等於重用,只是安插或酬庸而已,安插或酬庸可以使人做大官,但不能讓人做大事。這對個人有利,對國家無益。我所希求的是適才適所,做對國家有益的事,不在乎做大官,但是此種心事誰能知。

我對於國計民生及如何治理一個國家,如何從落後與威權的社會轉變為進步與民主的社會,徵諸史乘,面對現實,從理論、從實際方面,形成了一套我自己的想法與路線,與李總統的完全不同。假如李總統採用了我的想法與路線,則今日的國家局面與李總統個人所面對的形勢,及其在歷史上的定位,也將完全不同。至於孰優孰劣,誰對誰錯,或者優劣對錯互見,便只好由上帝來判斷了。

寫自傳或回憶錄之類的書,貴在真實。我的原則是寫出來的一定真實,真實而不便寫出來的,寧可不寫,所以我也有未便寫出來的。我對四任總統都有褒有貶,對許多當代人物也有臧有否,但都不失真實。對於這些人物受到讚揚,都是他們應該得到的;對於這些人的受到批評,則是春秋責備賢者之義。總之,我自以為係以公正的態度來寫,希望這些人物也以平常心來看待。

王作榮 作者

一九一九年出生於湖北省漢川縣西王家村。一九四三年國立中央大學經濟學系畢業。一九四九年取得美國華盛頓州立大學文學碩士,並選修博士課程。一九五九年取得范登堡大學碩士學位,任職於行政院美援會。一九五三年至一九八九年,擔任台灣大學教授;一九五四年至一九五六年,擔任東吳大學教授;一九六三年至一九七三年,擔任文化大學教授、主任、所長。一九六四年開始擔任《中國時報》主筆,一九七八年開始擔任《工商時報》主筆。一九八四年任考試委員,一九九○年任考選部長,一九九六年任監察院長,並於一九九九年退休,潛心著述。主要著作包括:《王作榮全集》十冊(時報文化出版)、《壯志未酬》、《真話》、《與登輝老友話家常》、《也是沉淪與提升》、《為台灣補上一堂經濟課》(以上五書皆於天下文化出版)。


1999/03/10

BGB11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538-2

800

9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