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卡爾普醫師是備受推崇的小兒科醫生兼兒童發展專家,他告訴所有備受煎熬的父母,最難帶的嬰兒也可以變成最快樂的寶寶!跟著他明智的建議去做,寶寶不但不再哭鬧,也會睡得更好。
卡爾普醫師採用的有效方法,奠基於四項革命性的概念:
1.模擬子宮環境:讓新生兒有還在媽媽子宮裡的舒適感。
2.安撫反射:這是寶寶天生就有的機制,可以立刻讓寶寶停止哭鬧。
3.5S法:包緊、側躺或趴著、發出很大的「噓」聲、搖晃、吸吮這五個簡單的方式,只要選擇其中一項,就可以啟動神奇的安撫反射。
4.擁抱療法:結合5S法來安撫寶寶。
全美數千位父母,包括超級巨星瑪丹娜,都曾向卡爾普醫師學習這些技巧,而且都覺得靈驗無比。
序 發現安撫寶寶的古老秘密
第一部 是誰在抗議:寶寶為什麼哭?有些寶寶為什麼哭得特別厲害?
第1章 終於有辦法了:輕鬆搞定哭鬧的寶寶
第2章 自古以來寶寶賴以生存的方法:哭
第3章 可怕的嬰兒腸絞痛:全家人的危機
第4章 有關嬰兒腸絞痛的五大理論:哪裡有問題
第5章 嬰兒腸絞痛的真正原因:少了第四階段
第二部 學習古老的安撫寶寶技巧
第6章 錯把寶寶當成是小馬:現代父母忘了第四階段
第7章 讓寶寶停止哭鬧的開關:安撫反射與5S法
第8章 第一個S:包緊的技巧(Swaddling)
第9章 第二個S:側躺或趴著的技巧(Side/Stomach)
第10章 第三個S:發出「噓」聲的技巧(Shhhh)
第11章 第四個S:搖晃的技巧(Swinging)
第12章 第五個S:吸吮的技巧(Sucking)
第13章 擁抱療法:完美結合5S法帶給寶寶最大的快樂
第14章 其他補救法:從按摩、食療到口耳相傳的媽媽經
第15章 神奇的第六個S:甜美的夢
結語 隧道出口的彩虹:寶寶終於準備好要出生了
附錄1 五S法簡易版:讓寶寶立刻停止哭鬧
附錄2 紅色指標與紅色警戒:什麼時候該看醫生
附錄3 教戰手冊:新手爸媽的十大生存訣竅
發現安撫寶寶的古老秘密
一九七○年代初期,我剛開始唸小兒科時,根本不知道要安撫哭鬧的寶寶原來是這麼容易。在愛因斯坦醫學院(Albert Einstein College of Medicine)受訓的那幾年,教授們告訴我,寶寶之所以會尖聲哭叫,是因為脹氣所苦。有兩種有效的方法可以緩和寶寶的腸絞痛(colic)。首先,不妨試試老祖母的建議,抱抱他、搖搖他,或是讓他吸奶嘴。如果這些方法都沒效,只好使用藥物:鎮靜劑讓寶寶入睡;抗痙攣的藥物治療腸絞痛;治脹氣的藥水有助於打嗝。
然而,到了一九七○年代末期,上述三種用藥方式卻受到質疑。鎮靜劑被認為不適用於嬰兒;抗痙攣藥物更是在好幾起案例中,造成寶寶陷入昏迷,甚至死亡,此後醫師們便不再使用這類藥物;治脹氣的藥水也不再受歡迎,因為研究證實它的效果和水差不多。
雖然受過完整、紮實的醫學教育,但以前我照料腸絞痛的新生兒時,總是感到非常無助。我在洛杉磯兒童醫院(Childrens Hospital of Los Angeles)當了三年的住院醫師,那是全世界最忙碌的小兒科醫院之一,我所接受的訓練都是如何成為一個「嬰兒醫師」,然而,對於那些煩惱到快抓狂的父母,我卻幫不上忙,無法協助他們安撫小寶貝。到了一九八○年,我在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擔任醫學院兒童發展部門的研究員,我的沮喪轉為震驚與憂慮,因為身為UCLA防制兒童受虐小組的一員,我曾經治療幾個傷勢嚴重的嬰兒,他們的父母都是因為無法忍受寶寶不斷哭鬧,而做出可怕的虐待行為。
我當時感到憤慨不已,對於這個普遍存在的嚴重問題,高度發展的醫療體系竟然束手無策。擔任研究員的那兩年,我讀遍了所有找得到的關於腸絞痛方面的書籍,下定決心要挖出每一條線索,查出為什麼會有這麼多的小孩子因為這種神秘的情況所苦。
不久,我發現了兩項事實,我原來的擔憂疑懼頓時變成滿懷希望。
首先,我發現一個三個月大的寶寶和一個新生兒,兩者的大腦結構竟然大不相同。一九七七年,美國傑出的小兒科醫師帕米李(Arthur H. Parmelee, Jr. )發表了一篇精闢的論文,描述嬰兒才幾個月大,大腦便已發展地精密而複雜。他呈現了兩張照片來說明自己的論點,一張是嚎啕大哭的新生兒,另一張則是面露微笑的三個月大的嬰兒。
根據帕米李醫師的觀察,大部分的準父母都期待小寶貝出生的時候就是微笑寶寶,然而在現實生活中,寶寶往往像個胎兒、又愛哭鬧,至少在前幾個月都是如此。
這兩張照片非常明顯地展現了寶寶在出生後三個月的大躍進式發展,也呈現了我們的社會中,父母對寶寶的外貌和行為有所期望,但寶寶的實際表現卻與爸媽的期待有極大落差。
其次,閱讀其他文化中有關育兒方面的資訊時,我有了第二項重大發現。我在UCLA醫學院圖書館裡發霉的書架上翻找,從那些塵封已久的舊書與期刊之中,驚訝地發現:嬰兒因腸絞痛而哭鬧,雖然折磨著許許多多的爸媽,但是在全世界好幾個文化中,卻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我愈深入研究這個問題,就愈明瞭:雖然在很多方面,我們的文化十分先進,但是關於了解嬰兒需求,卻是所知有限。我們不知道在什麼時候轉錯了彎。原來,我們對嬰兒哭鬧的認知與看法,一直建構在幾個世紀以來的傳說與誤解之上,當我了解到這一點,對於嬰兒何以哭鬧,以及如何安撫他們的疑問,立刻得到解答:原來我們的寶寶早來了三個月。
歡迎你加入我們的行列,一同探索嬰兒所體驗的世界,並學習如何安撫寶寶的有效技巧。過去二十年來,我的病人中,已經有數以千計的人因而受惠。剛開始的時候,這些技巧看來可能有點奇怪,但是只要掌握了個中訣竅,你就會知道這些技巧多麼簡單美妙。幾千年來,全世界的爸媽都用這些方法,成功地安撫了他們的小寶貝,而你,也將是其中之一!
這本書真是太精采了!關於寶寶為什麼哭,而我們又該如何幫助寶寶,卡爾普醫師的解釋不但饒富趣味,而且清楚易懂。家長想必都會感謝他。
──斯坦因醫師(Martin Stein)
聖地牙哥醫學院(San Diego Medical School)小兒科教授
《與孩子相處》(Encounters with Children)的共同作者
字字珠璣,引燃智慧火花。書中很多關於新生兒的理論非常具有原創性,也很實際。卡爾普醫師用輕鬆有趣的寫法,提供了大量實用且創新的建議。
──麥肯那博士(James McKenna)
聖母院大學(University of Notre Dame)人類學系主任
兼「母嬰行為睡眠研究室」主任
卡爾普醫師絕對是家長夢寐以求的小兒科醫師,他的經驗無人能出其右,向父母展現的技巧也令人印象深刻。書中的妙招能讓爸媽帶領孩子一起成長。
──史帝福斯(Sandra Apgar Steffes)
拉梅茲國際組織(Lamaze International)理事
為人父母這件事可以、也應該充滿樂趣。本書是揉合周嚴的科學知識與多年經驗的佳作,也是創造快樂寶寶和快樂父母的百寶箱。
──里維特醫師(Lewis Leavitt)
斯曼人類發展中心(Waisman Center on Human Development)醫療主任
威斯康辛大學麥迪遜校區(University of Wisconsin-Madison)小兒科教授
哈維寫出了大部分育兒書籍未討論的部分。媽媽需要的是簡單卻有效的方法,而作者提出的方法真的很管用。
──蜜雪兒.菲佛(Michelle Pfeiffer),演員兼製作人
醫學博士卡爾普,以二十五年來身為小兒科醫師兼兒童發展專家的經驗,發展出一套能安撫寶寶的理論與方法。他曾接受布列茲頓(T. Berry. Brazelton)等美國頂尖小兒科醫師的指導。一九八一年,榮獲厄爾曼獎學金(Ehrmann Fellowship),並展開嬰兒哭鬧及嬰兒腸絞痛的研究。現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醫學院小兒科助理教授,在聖塔莫尼卡(Santa Monica)開設私人診所。他也是哺餵母乳的權威。 有關卡爾普博士的相關資料,可參見網站:www.thehappiestbaby.com
台灣師範大學英語系、清華大學外文所畢業。從事英語教學十餘年。
2005/12/15
BGF008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86-417-607-2
311
3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