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生活

兒科診療室
優惠價
85
$238

兒科診療室

書籍介紹

在養育小孩的過程中,每位父母心中都會有很多擔憂與疑問,寶寶剛出生時,擔心寶寶該喝什麼奶、有過敏體質怎麼辦?等寶寶會坐會爬後,又開始擔心寶寶的身高體重好像比別的同齡小孩差了些、學走路說話好像比鄰家小孩晚了?寶寶打噴嚏、流鼻水、咳嗽了,到底是過敏、感冒,還是感染其他病毒了?…… 台大醫院小兒科主治醫師李秉穎,將行醫過程中父母們最常提出的問題,以Q&A的方式條列整理出,為父母們解惑。全書共分8章,涵蓋兒科的各個層面,從飲食到成長發育,從感染、疾病到疫苗等,父母們可從問題中,清楚、簡易地一一得到解答,進而獲得正確的育兒知識。

自序 小孩不是大人的縮小版 第一章 嬰兒常見的問題 •臍帶•黃疸•胎便 •囟門•掉髮•頭型•斜頸 •嬰兒猝死症•頭部摔傷•鬥雞眼與斜視 •閃光燈照相•呼吸聲很大•肚子大 •脂漏性皮膚炎•疹子•血管瘤 •尿布疹、溼疹•蒙古斑•按摩 第二章 飲食 •餵母奶•吸手指•吃奶嘴 •吐奶•喝奶時間間隔•厭奶期 •奶粉的選擇•牛奶蛋白過敏 •羊奶•鮮奶•配方奶粉 •喝白開水•口臭•副食品 •調味料•比菲德氏菌•維他命 •蜂膠•食品添加物•食慾 第三章 成長與發育 •體重與身高•頭頸部的控制 •聽力發育•爬行•長牙 •流口水•控制大小便•學步 •說話•女孩乳頭變黑 •肚臍突出•月經•自慰 第四章 常見疾病 •吃飯狼吞虎嚥•誤食錢幣•排便 •先天性食道閉塞•胃潰瘍 •幽門螺旋桿菌•腹絞痛•腹股溝疝氣 •輪狀病毒•上吐下瀉•血便 •慢性腹瀉•便秘•腹瀉用藥 •電解質補充液•大腸息肉 •巨結腸症•膽道閉鎖 第五章 遺傳與代謝疾病 •新生兒篩檢•蠶豆症 •先天性甲狀腺功能低下症 •苯酮尿症•高胱氨酸尿症 •黏多醣寶寶•先天性腎上腺增生 •硬化性結節症•透納氏症候群 第六章 腦部 •前囟門太早閉合•前囟門太晚閉合 •腦內積水•早產兒腦內出血 •腦性麻痺•過動兒•眼球震顫 •小兒痙攣•點頭痙攣•悸動 •身體經常性伸直•無法久坐 •妥瑞症候群•皮紋特徵 第七章 感染與疫苗 •發燒•退燒藥•抗藥性 •夏季熱•寵物與傳染性疾病 •免疫力•流鼻水•增強抵抗力 •上呼吸道感染•二次感冒 •扁桃腺腫大•流汗增加•隔離病童 •慢性咽喉炎•中耳炎•中耳積水 •中耳鼓膜彈性不好•鼻竇炎 •結膜炎•細支氣管炎與支氣管性氣喘 •黴漿菌肺炎•腸繫膜淋巴腺炎 •毛囊炎與膿皰•嬰兒玫瑰疹 •傳染性紅斑•川崎症•愛滋病 •人類嗜T淋巴球病毒•單純疱疹病毒 •EB病毒•巨細胞病毒•B型肝炎 •心肌炎與腸病毒•恙蟲病 •腦膜炎•腦炎•日本腦炎 •三合一及小兒麻痺疫苗•麻疹 •水痘•A型肝炎、嗜血桿菌與流感疫苗 •住院的傳染機率•寄生蟲 第八章 過敏與免疫 •過敏體質•氣管過敏(支氣管性氣喘) •異位性皮膚炎•過敏性鼻炎 •氣喘治療•塵蹣 •蕁痲疹•抗生素過敏 中英文專有名詞對照

小孩不是大人的縮小版 近年來網路世界快速擴張,只要上網就可以跟素未謀面者溝通。當民眾有醫療問題需要解答時,就常常會上網發問。在這道網路洪流之中,筆者曾經倘佯徘徊了許久,這段歷史大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一開始是BBS階段,當時筆者常上BBS站,偶爾會出面回答網友的一些健康保健問題。在BBS站上大家都沒有明示身分,所以有時會被非醫學專業人士質疑。對那些道聽途說的錯誤觀念,有時會覺得十分無奈。 第二階段是因緣際會地同時在三個健康網站負責回答民眾的醫療問題,這些問題大部份都跟自己的小兒科專業有關,所以付出了很多心力。有一段時間,每天大概都要花一個多小時在網路諮詢上面。回答這些網路問題大多沒有報酬,持續下去的動力只在於散播正確醫療觀念的期望。後來在某次會議上遇見對於醫療網站十分熱心的吳昭新教授,吳教授邀我製作個人網頁提供健康資訊給一般大眾。在盛情難卻之下,我開始學習製作網頁,並著手整理過去在網路上寫過的東西。於是,第三階段的個人網頁出現在網路上,我把它稱為「GQ的兒科小棧」(http://www.tmn.com.tw/pinging/),裡面包含了很多過去的網路問答。 有些網友在看過我的個人網頁以後,寫了電子郵件來發問或鼓勵。其中不只一位網友提到,將這些健康資訊放在網路上固然可以嘉惠大眾,但會固定上網的民眾總是特定族群,許多人還是需要看書才能獲得資訊,所以建議我將網頁的內容集結出書。因為有這些鼓勵,才讓我動起出書的念頭,也才有這本書的面世。 這本書收集了筆者經年累月回答醫藥問題的記錄,內容涵蓋兒科的各個層面。從這些問題的內容,可以體會到為人父母者對於小孩無限的關愛,總希望能儘量幫助他們健健康康地長大。這些關懷出自於人類的本能,也是上天賦予我們的使命。 書中有些問題或許並沒有公認的標準答案,因為醫學不斷在進步,各種觀念也不斷在更新。像是小孩該不該用奶嘴的問題,在不同的育嬰書籍裡可以找到立場完全不同的答案。在回答這類問題的時候,筆者儘量參考各家理論,並站在客觀的立場上作出建議。其實筆者心裡常常在想,如果站在小孩的立場來思考問題,或許就會知道我們該怎麼做。例如怕小孩腹瀉就讓小孩絕對禁食,但如果是大人自己腹瀉時肚子餓了,我們還是會去吃東西,所以實在沒有必要讓小孩因為飢餓而哭鬧不休,在禁食與進食之間,必須拿捏適當的分寸。 在去年的一個國際學術會議上,筆者負責與一位美國學者辯論新型疫苗的使用應不應該完全取決於疫苗的成本效益。對方的論點是疫苗的成本十分重要,如果太貴的話,就無法得到超乎成本的效益,也就不值得使用。筆者的答辯則認為如果站在政府決策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疫苗的成本的確很重要,因為國家的施政有許多工作必須在有限的經費資源下,採取最有效的施政作為。但如果我們站在個人角度來思考,會發現疫苗的成本是一個無足輕重的因素。最後筆者說,現在讓我們閉起眼睛,想像自己是一個小嬰兒,而且即將接種百日咳疫苗。我們知道舊的第一代百日咳疫苗有許多副作用,打了以後大約一半的小孩會發燒,第二代百日咳疫苗的副作用則減少許多,發燒的比率不超過10%。那麼,要打疫苗的自己會決定使用比較便宜的第一代疫苗,還是比較貴的第二代疫苗?講到這裡大家都笑了。很顯然地,大家都同意如果自己就是那個即將接種百日咳疫苗的小孩,我們不會考慮疫苗貴不貴,我們在意的是自己可能面臨的苦痛。 兒科醫師常說,小孩不是大人的縮小版。當我們照顧小孩的時候,不能完全用成人的眼光來看他們。我們必須學會分辨他們的正常與異常,並站在他們的角度思考問題。希望這本書能夠幫助所有父母親正確地照顧小孩,也希望所有小孩都能健健康康地長大。 最後,謹以此書獻給辛勤撫養我長大成人的父母親。

李秉穎 作者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畢,現為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部專任副教授及臺大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2002/04/25

BGH045

天下文化

平裝

14.8cm x

957-621-995-7

236

3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