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生活

退休理財的六堂課
優惠價
85
$272

退休理財的六堂課

$320

書籍介紹

勞退新制的實施,引發退休理財的討論熱潮。許多人認為,選對勞退制度,就可安享晚年,事實上,選擇勞退制度後,您的退休理財才剛開始。

人們退休財源來自三個部分:政府的社會保險、企業的退休金,以及個人長期的儲蓄與投資所得。勞退新制雖然確保來自企業的退休金,但光仰賴政府與企業的退休制度並不足養老,因為這些制度獲取的退休金,只占退休生活所需的一部分。要支應退休後的老年生活,就得及早進行個人的退休理財計畫。

本書作者延續暢銷書《基金理財的六堂課》的寫作風格,深入淺出地告訴您有關退休理財不可不知的重要觀念與執行方法。書中不但詳述退休安排的基本觀念,探討台灣及各國的退休制度,剖析勞退新制的影響與衝擊,說明各種退休財源,如勞工退休金、勞保老年給付、老人津貼、國民年金、軍公教人員退撫金、公保養老給付的計算與請領方式,更進一步分析如何正確選擇退休理財的投資工具。

作者提出的全方位、最實用、最詳實的建言,將解答您對退休理財的疑問、釋放您對退休理財的焦慮與不安。

自 序

第一課 養不起的未來?──退休安排的基本觀念
1-1 高齡化的新世紀
1-2 少子化的現代社會
1-3 年輕人真命苦
1-4 退休生活靠自己
1-5 建構一生的財務計畫
1-6 退休規劃愈早愈好
1-7 退休規劃的財務試算

第二課 天下沒有完美的制度──退休制度的相關概念
2-1 三足鼎立的退休財源
2-2 確定給付制與確定提撥制
2-3 隨收隨付制

第三課 他山之石──各國的退休制度
3-0 寫在本課之前
3-1 德國:不改革、就破產
3-2 美國:投資股市如同一把雙面刃
3-3 日本:世代公平的爭議
3-4 新加坡:什麼都要管的政府
3-5 香港:民眾永遠追著市場跑
3-6 中國:艱鉅的社會工程

第四課 你有多少退休金?(I)勞工退休制度篇
4-0   寫在本課之前
4-1   多方妥協下的勞退新制
4-2   勞退新舊制比一比
4-3   算算我的勞工退休金
4-4   選新制?還是舊制?
4-5   新制自提部分要提足
4-6   負重賽跑的年金保險
4-7   保證收益保證了什麼?
4-8    從現在走向未來
4-9   可攜式的勞保老年給付
4-10 老年給付愈晚領、愈有利
4-11 勞退加勞保還是不夠用
附錄一 勞工退休金條例(新制)
附錄二 勞工保險條例
附錄三 勞動基準法(舊制)

第五課 你有多少退休金?(II)其他退休制度篇
5-1 老人津貼與國民年金
5-2 令人稱羡的軍公教退休制度
5-3 一次領vs.月退俸
5-4 退休基金的管理與面臨的問題
5-5 退休基金由誰管?
附錄四 公務人員退休法
附錄五 退休公務人員一次退休優惠存款辦法
附錄六 公教人員保險法

第六課 養錢防老──退休理財的投資工具
6-1 影響退休金的兩大變數:工作年限&實質報酬率
6-2 資產配置主導長期報酬
6-3 核心資產vs.衛星資產
6-4 定存:最傳統的投資工具
6-5 保險:退休安排的基本商品
6-6 債券&債券型基金:資產配置的重要成分
6-7 共同基金:散戶極佳的理財工具
6-8 結構型商品:迭有爭議的投資商品
6-9 股票:高風險的理財方式

2005年7月1日,勞退新制正式實施,從此勞工每一個月的辛勞,都會有相對應退休金的提撥,確定性大為提升。勞基法舊制看似優惠,實際領得到退休金的勞工不到兩成,有識之士早在十多年前即倡議改革,歷經重重波折,新制終於在2004年完成立法。

以宏觀角度,我國的勞退新制實為自1990年以來,全球退休金改革浪潮的一部分。由於人口開始老化,過去由政府主導的隨收隨付社會安全制度面臨結構性財務問題;全球化的競爭及快速的產業循環,讓雇主負責的確定給付制愈來愈不確定。為了因應前述困境,確定提撥的退休基金開始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

在確定提撥下,雇主責任止於按時依法提撥員工一部份薪資到其專屬退休帳戶,投資風險由勞工自行承擔。也因此,勞工必須開始為自己將來的退休金妥為籌謀,對退休制度正確的認識以及退休理財知識的培養,突然變得切身而重要。

世界銀行1994年提出的退休金三大支柱的架構。第一個支柱是以政府主導的社會安全制度,第二個支柱是雇主(或與勞工共同)提撥的職業退休金,第三個支柱是個人儲蓄。以台灣而言,第一個支柱因國民年金遲遲未開辦,只有老人年金所提供極有限的金額,顯得十分薄弱。第二個支柱在民營企業為勞退與勞保;軍、公、教為退撫與公保,是退休金的重要來源。除了少數公務人員退休金較為優渥外,民營企業從業人員必須仰賴第三支柱個人儲蓄,才能讓退休生活過得舒適有尊嚴。

個人長期從事退休基金相關研究,亦有幸擔任勞工退休基金、公務人員退休撫卹基金與勞工保險基金委員,對國內退休制度之運作與發展,有相當完整的了解。另一方面,投資理財,特別是透過共同基金理財,也是我鑽研已久的領域。對大部分人而言,最重要,最長期的投資理財目標就是累積退休金。結合我在退休及理財上的研究,寫一本退休理財的書,讓一般人能對退休制度及個人退休規劃有較完整且深入的了解,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

說來簡單,寫起來真痛苦。用學術論文每字每句皆有所本的態度去寫大眾書,光是蒐集、整理資料就耗費大量的時間。一大疊資料堆在桌上,又不能像寫教科書時一股腦全丟進書裡,保證嚇跑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讀者。仔細的擬定架構,挑選具代表性的例子與數字,希望能兼顧骨架與血肉,讓讀者深入淺出,每讀一遍有一遍的收穫。

從發想,擬定大綱到成書,經過了大約兩年時間。眼看書店裡解釋勞退新制法令或教人在新制與舊制中選擇的書一本本上架;而我志向遠大的書卻還在調整架構,增刪內容,複核資料正確性,腦中不由得浮現「秀才造反,三年不成」那句話。

這本書的完成最要感謝的是德盛安聯資產管理周一玲小姐,天下文化劉家瑜編輯,以及我的助理劉鴻耀先生。我們開過無數次的工作會議,在團隊緊密合作下,這本書終於得以呈現在大家面前。此外天下文化的張怡沁編輯從2004年初到年底期間亦積極參與本書,我們眼看她肚子一天一天大,生產前幾天還來參加工作會議,祝福她的寶貝章哲瀚平安健康成長。我也要感謝勞退基金、勞保基金及退撫基金提供資料協助,並對這三大基金同仁多年來在公務機關僵固體制重重限制下,仍盡心盡力,努力開創,表達崇高的敬意。最後感謝我的家人和朋友,與我分享世界的美好。人生是一個過程,要享用要累積的,除了金錢以外,還有許多寶貴的東西。

2005年4月11日

邱顯比 作者

一九五八年生,台灣省桃園縣人。台大商學系國貿組畢業以後,赴美進修,分別取得華盛頓大學(西雅圖)企管碩士、財務博士學位,一九八九年返台。 現任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教授,開設的課程包含財務管理、財務理論、財務個案分析、企業合併與收購、基金管理等。專長領域為公司理財、個人理財、共同基金、退休基金、企業購併。 邱教授對於共同基金產業及退休基金產業發展參與相當深入,與李存修教授一同接受中華民國證券投資信託暨顧問商業同業公會(簡稱投信投顧公會)委託,定期進行基金績效評比,使國內共同基金資訊能客觀而透明地向大眾公開。這項評比計畫所做的報告,為國內目前基金績效評比最具公信力者。 除此之外,邱教授長期致力於退休基金的發展,目前擔任中華民國退休基金協會理事長,並曾歷任勞工退休基金監理會委員、公務人員退休撫恤基金管理委員會委員,以及勞工保險基金諮詢委員,積極推動退休制度改革與退休基金管理效率化。曾任台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系主任暨研究所所長、台灣大學證券暨期貨中心主任、台灣財務學會監事、理事。著有《基金理財的六堂課》、《退休理財的六堂課》(天下文化出版)。 讀者可以經由電子郵件信箱,與邱教授連絡: chiushnb@management.ntu.edu.tw 。


2005/04/29

BCB312

天下文化

平裝

14.8x21cm

黑白

986-417-481-9

280

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