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商業世界瞬息萬變,管理書籍浩瀚如海,如何在眾聲喧譁的資訊世界中,選取有效資訊,去除雜訊,透過管理大師許士軍教授深入淺出地解讀最新管理書籍,更能快速抓住時代大趨勢與關鍵意見,早一步掌握先機。
本書為《許士軍為你讀管理好書》系列之五,閱讀本書,可以幫助讀者掌握新近出版的多本管理好書的精華,更可領略到台灣管理學大師許士軍教授的管理定見和精闢詮釋。
全書共收錄36篇文章,分為六大部
.產業環境的典範轉移
.創新與品牌策略
.各領風騷的卓越經營
.管理和決策
.懷念杜拉克
.管理教育
第一部 產業環境的典範轉移
1 讓我們看到了國內產業的創新浪潮──《軟實力:服務業十二個創新經營的案例》
2 值得珍惜的一個百年奮鬥記錄 ──《打造金字招牌:輝煌百年企業風貌》
3 躍登「行業狀元」的祕笈──《贏家勝經:台商行業狀元成功祕訣》
4 經濟成長的硬道理:促進公平競爭的經營環境──《全球競爭力: 崩壞中的經濟榮景如何復甦》
5 從產業個案探究服務科學的分類典範 ──《服務科學入門10講》
6 跨越「知」與「行」間的鴻溝──《北京的蝴蝶,東京的蜜蜂》
第二部 創新與品牌策略
7 「看不見的」比「看得見的」重要 ── 《決勝-在看不見的地方》
8 策略的根本課題:不確定性管理──《策略的兩難:為什麼明明成功在望,卻以失敗終場?》
9 將創新變為公司的遊戲規則
10 透過心靈的眼看管理世界 ──《勁爭:決勝兩岸,華文管理學新里程碑》
11 新時代中知識工作者生存之道 ──《新.知識生產術》
12 一部由代工走向品牌經營的史詩 ──《讓台灣品牌站上國際舞台:代工與品牌篇》
13 從打敗鴻海的米老鼠談character行銷 ──《連鎖加盟&品牌授權》
14 從成功故事中發掘支持產業成功的特色和要素──《美食帝國台灣》
第三部 各領風騷的卓越經營
15 為少林寺下一個1500年負責 ──《千年少林,出世入世:釋永信是方丈,還是CEO? 》
16 一家偉大的本土傳統企業是怎樣打造出來的 ──《捷安特傳奇:GIANT全球品牌經營學》
17 台塑石化王國締建的精神基礎 ──《王永慶的人生智慧》
18 王永慶先生給我們的啟發 ──《王永慶給經理人的10堂課》
19 賈伯斯怎樣打造一家頂尖的藍海企業 ── 《蘋果風暴:賈伯斯與成功有約的7大關鍵》
20 信義是用做的,不是用說的 ──《信任帶來新幸福:信義房屋的故事》
21 建立「以人為本」信念上的成功企業 ──《敢拚‧能賺‧愛玩:王品,從細節中發現天使》
22 好的倫理,就是好的經營──《往高處行》
第四部 管理和決策
23 動態意義下的「全面品質管理」
24 從管理的「易」與「難」說起
25 學習決策的訣竅 ──《假說思考法: 以結論為起點的思考方式, 讓你3倍速解決問題》
26 一種在「正式」與「非正式」管理上的「辯證」主張《領導不設線─組織圖框不住的動員力》
27 從管理「適地化」論及管理理論之發展 ──《知識經濟‧大師系列精選集》
28 組織行為學在管理上的應用和意義 ──《組織行為:影響力的形成與發揮》
29 它豈只是第一堂課,而是非上不可的 ──《敘說探究的第一堂課》
第五部 懷念杜拉克
30 為什麼說,管理學是由他開創的 ── 《聽彼得杜拉克的課:百年經典十五講》
31 一種經內化後的杜拉克思想精華 ──《彼得.杜拉克這樣教我的》
32 永遠啟發世人的大師智慧 ──《杜拉克談高效能的5個習慣》
第六部 管理教育
33 個案教學法與管理教育在台灣 ──《贏在中國:南僑在中國豐碩的12年》
34 為什麼管理教育必須包括有倫理的成分 ── 《企業倫理:內外部管理觀點與個案》
35 幫你在創業迷霧中撥雲見日的書 ──《師父:那些我在課堂外學會的本事》
36 為什麼專業教育需要「個案教學法」──《教學個案寫作方法與應用》
自序
許士軍
續創新,不是一次創新
再者,一般所探討的創新,往往針對一次創新的作法和過程,譬如由Everett Roger所創的「創新採用理論」與「創新擴散理論」,都是以一次創新為單位。然而站在一個企業立場,所追求的不是僅僅靠一次創新,而是持續不斷地創新,也就是不斷以新的創新取代舊的創新,才不會落入「一代拳王」的宿命。這時所要達到的境界與所必須克服的問題,較之一次創新遠為困難和複雜。當代高科技策略大師,傑佛瑞.墨爾(Geoffrey A More)在其近著《企業達爾文》(Dealing With Darwin, 2006)書中即嘗試以生物界之持續演進現象,用以說明偉大企業得以做到持續創新的道理。
這樣說來,真正的創新既不是為了提高作業效率,也不是以一次創新的滿足。它所要做到的乃是在組織內建立一個具有持續調適和變革能力的系統。相較而言,在這系統內所重視的,不是技能專精,而是任務整合;不是對員工嚴密監督,而是賦予他們自主與負責的精神;不是經由層級結構指揮人員照章辦事,而是建立一個具有學習能力與團隊精神的社群網絡,這種改變,應該屬於典範層次的改變。
在這新的創新典範中,最為根本的改變,在於不再把人當做是一種成本要素,而是肯定人才是唯一的價值創造來源。組織經由他們所擁有的一種締造未來的熱情和承諾,推動和催化了創新。
有待接受一套新的管理典範
總而言之,要做到真正的創新,必須接受一套新的管理典範,如知名作家Kevin Kelly在他的《網路世紀的新規則》(New Rules for the New Economy, 1998)書中所說的:「忘了經濟學教科書裏的供需曲線吧!忘了產能吧!忘了效率吧!甚至忘了電腦吧!過去的智慧是過時的。」
在此誠懇地建議,當我們閱讀本書中的文章時,能將這些觀念留在心中,如此也許會對創新為何如此困難的現象有更多一層的體會。
摘自《36個洞見開啟你的經營管理腦》自序
許士軍是國內管理學界地位崇高的學者,研究領域廣及行銷、策略、組織、國際企業等,由於畢業自台大經濟系、政大政治研究所,並取得密西根大學MBA及管理博士學位,因此熟悉經濟、政治、產業等議題,視野寬廣。研究的縱深廣度,備受社會推崇。其教育經歷包括政大企管系系主任、企管研究所所長、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行銷學系主任、台大管理學院首任院長,並創辦長庚管理學院。
現任元智大學講座教授暨校聘教授 及中華民國群我倫理促進會理事長,同時也是美國行銷學會、美國國際企業學會、美國行銷科學學會的會員。1989年曾獲頒我國管理學界最高榮譽之管理獎章。從事企業管理教學至今四十餘年,國內知名管理學者及企業高階主管,甚多出自他的門下。
在管理的實務經歷相當豐富,曾擔任中油公司常務董事,台電、華航、台灣證券交易所、中國生產力中心董事,以及高雄銀行董事長,目前為多家民營事業獨立董事。著作除論文外,包括《國營事業之監督》、《國際行銷管理》、《管理:規劃與創新》、《多國公司的發展與前瞻》、《現代行銷管理》、《管理學》、《放眼天下談管理》、《卓越的台灣管理模式》、《轉型中的我國大學及管理教育》、《邁向21世紀的管理》、《許士軍為你讀管理好書》、《IBM,MBA與吃角子老虎》等十餘種。
2011/11/24
BCB466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789862168523
223
2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