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本書是育兒權威西爾斯夫婦綜合了20年的小兒科醫師經驗、養育八個孩子及諮詢了數千對父母所學得的有關如何照護寶寶的寶貴經驗。作者發現,父母在照顧嬰兒時,若是採用能「親密育兒法」,不單有助於彼此的適應與互動,更能將父母與嬰兒的潛能發揮地淋漓盡致。對於如何照護0到2歲的寶寶,本書包含的層面非常廣泛,像是
◆ 父母如何與新生兒建立親密關係?
◆ 哺餵母乳:為什麼?怎麼做?
◆ 夜間育兒:如何讓寶寶乖乖睡覺?
◆ 如何兼顧工作與育兒
◆ 常見疾病與居家護理法
◆ 餵奶瓶:如何餵得安全、充滿關愛
◆ 如何照顧哭鬧不安或腹絞痛的嬰兒
◆ 如何訓練小孩大小便
不過你可別以為一下子就能學會所有的事。照顧孩子是一種邊做邊學的學問,一定得有實際經驗才行。你可以藉由本書,衍生出屬於自己的風格,找出最適合寶寶性情與你個人特質的照顧方式,讓你更享受照顧寶寶的樂趣。
上冊
第一部 跨出第一步:照顧寶寶的入門課
第一章 如何建立親密關係
照顧你的寶寶
建立親密關係的五項工具
親密育兒法
需要爸爸的參與
你可能會有的疑問
第二章 如何順利、安全地生產
生產方式
過去和現在
新趨勢
順利、安全生產的十個訣竅
第三章 準備迎接寶寶
幫寶寶找個好醫師
選擇其他的重要人物
要餵母奶還是餵奶瓶
該不該割包皮?
為寶寶布置一個溫馨的家
第四章 與寶寶共同邁出正確的第一步
寶寶的頭幾分鐘
建立親密關係——什麼意思?如何建立?
剖腹生產後如何建立起親密關係
誰來照顧你剛出生的寶寶
有助於產生親密感的行為
生日「照片」
醫院的例行程序
新生兒
黃疸寶寶的第一次健康檢查
第五章 產後的家庭調適
回巢安頓角色適應
產後憂鬱症的預防與克服
三人行
產後恢復身材
第六章 照顧寶寶的身體
包尿布
臍帶護理
割包皮部位的照護
指甲照護
幫嬰兒洗澡
讓寶寶舒舒服服
奶嘴:用還是不用?
適當的觸摸:按摩嬰兒的藝術
第七章 前幾週常見問題
新生兒初期的變化
吐奶
眼睛
嬰兒的嘴巴
新生兒皮膚印記與皮膚
疹尿布疹的預防與治療
第二部 嬰兒的餵食與營養
第八章 哺餵母乳:為什麼?怎麼做?
為什麼母乳最好?
哺餵母乳的準備工作
踏出正確的第一步
乳房如何分泌乳汁
餵母乳常見問題與困擾
第九章 餵母乳媽媽的選擇與挑戰
哺餵母乳期間要吃得好
母乳中的不速之客
一人吃藥兩人共享:哺餵母乳期間的用藥安全
餵母乳的好幫手兩者兼顧:工作與餵乳
擠奶
吃奶
寶寶的趣事與小毛病
在特殊情況下,哺餵有特殊需求的寶寶
斷奶:何時斷?怎麼斷?
第十章 餵奶瓶:如何餵得安全、充滿關愛
有關配方奶的疑慮
選擇配方奶
餵多少?
餵幾次?
餵奶瓶的要領
奶瓶兩邊都要有人餵
奶瓶
寶寶的斷奶
第十一章 吃固體食物:何時吃?吃什麼?怎麼吃?
為什麼要等一等?
餵固體食物:六到九個月
餵食策略
餵固體食物:九到十二個月
自製嬰兒食品
市售嬰兒食品
拿出杯子來
第十二章 營養學入門課:成為孩子的營養師
蛋白質─成長必需品
碳水化合物脂肪─重要的營養素
重視維他命
注意礦物質
培養孩子吃東西的口味
第十三章 學步期幼兒的飲食:一到兩歲
如何照顧挑食的孩子
如何幼兒乖乖吃東西
為幼兒選擇正確的奶品
你的孩子吃得夠不夠?
食物過敏殺蟲劑:如何避免寶寶吃到殺蟲劑?
下冊
第三部 現代育兒
第十四章 把寶寶揹在身上的學問與藝術
重新支持舊觀念
選擇合適的嬰兒揹巾
揹著寶寶的爸爸──做個參與者
揹寶寶的其他人選
揹著寶寶入睡
揹寶寶做事特殊狀況
揹著寶寶對爸媽和嬰兒的好處
寶寶能讓你的生活變得更好
第十五章 夜間育兒:如何讓寶寶乖乖睡覺
有關嬰兒睡眠的基本知識
第一步:好的開始
第二步:營造環境
第三步:減少會讓寶寶半夜醒來的因素
跟寶寶一起睡──行?不行?
與寶寶同睡─你的疑問和別人可能的批評
解決寶寶的睡眠問題
午夜真實故事
第十六章 如何照顧哭鬧不安或腹絞痛的嬰兒
難帶的寶寶
寶寶為何哭鬧不安
爸媽、寶寶配
安撫哭鬧的寶寶
疼痛的寶寶,或腹絞痛寶寶
找出腹絞痛的潛在原因
安撫腹絞痛的寶寶
腹絞痛可以預防嗎?
尾聲
第十七章 工作與育兒問題的重點:親密關係
兼顧工作與親子感情的關鍵
選擇寶寶的替代照顧者
外面的托嬰中心
第十八章 特殊狀況如何照顧領養來的寶寶
照顧雙胞胎
單親家庭
唐氏症寶寶─特殊育兒狀況
寶寶與寵物
第四部 嬰兒的發展與行為
第十九章 陪寶寶一起走過成長路:觀察寶寶的發展階段
跟寶寶一起成長
親密育兒法:如何能讓寶寶更好,父母也更好
嬰兒的成長
嬰兒發展的五大特徵
第二十章 從零歲到六個月:大變化
第一個月:大需求新生兒的反射動作
第二個月:大大的微笑
頭三個月的總複習
第四個月—看得清楚了
語言發展—四到六個月
第五個月:碰觸
第六個月:坐寶寶的牙齒保健
第二十一章 六個月到一歲:往前進
六到九個月:向外探索
六個月到一歲大寶寶會有的恐懼與擔心
九到十二個月:大動作
照顧寶寶的腳
第二十二章 第二年:從嬰兒到幼兒
一歲到十五個月大:跨出大步
十五到十八個月:講話豐富
幼兒的語言
你的孩子走路是不是走得怪怪的?
十八到二十四個月:思考能力
第二十三章 惱人但正常的幼兒行為
教養的真義
頑固的心態
為玩具起爭執
耍脾氣養咬和打
寶寶不聽話
尖叫與哭哭啼啼
吸拇指
第二十四章 如何訓練寶寶大小便
你應該知道的事
晚開始比早開始好
訓練寶寶大小便的步驟
不肯上廁所的孩子
大小便速成訓練班:週末訓練營
第五部 讓寶寶安全健康的長大
第二十五章 給寶寶安全的居家環境
誰具「危險相」?
危機四伏的家
居家安全檢查表選擇
使用安全的兒童用具安全上路、
旅途愉快
寶寶坐腳踏車
你家的植物安全嗎?
環境污染:慎防鉛中毒
第二十六章 讓孩子健康不生病
維護健康從家裡做起
寶寶的健康檢查
接種疫苗:為什麼?怎麼做?何時做?
好好對待小寶寶
給藥學問大
減少嬰兒猝死症的發生
第二十七章 最常見的醫藥問題:居家護理照顧
發燒的寶寶
感冒咳嗽
照顧耳朵感染的寶寶
鼻竇感染哮吼
腹瀉嘔吐
便秘
追蹤與治療吸入性過敏
父母對愛滋病的疑問
第二十八章 常見緊急狀況的救命程序與急救方法
3P
異物梗塞
當寶寶沒有呼吸時:CPR的步驟
出血
頭部傷害
痙攣灼傷
中毒
眼部受傷
鼻子受傷
昆蟲叮咬
牙齒受傷拉傷、扭傷、骨折
曾有朋友把譯書比喻成生小孩,邊做邊喊以後再也不要經歷這種痛苦了,可是完成後又充滿成就感,當初的辛苦早就拋諸腦後,所以又傻傻地接下另一本書。有趣的是,在翻譯這本書的過程中,自己真的懷孕了,變成準媽媽,想著肚子裡即將誕生的小生命,翻譯的心情也變得特別不同,彷彿書裡的每個字、每個句子,講的都是自己的寶寶。
從第一次照超音波,聽到寶寶的心跳開始,對於這個家中即將加入的新成員就充滿了想像,想像寶寶在肚子裡會怎麼長大、出生後會是什麼樣子、房間要怎麼布置、要怎麼教她、要帶她到哪裡玩,但在充滿喜悅與期待的同時,對於如何照顧這個粉嫩嬌小的寶貝,難免也有一份惶恐與不安。
相信許多準媽媽都跟我一樣,在懷胎十月當中,就聽了不少什麼不能吃、什麼不能做的忠告,而在孩子出生後,來自書本、雜誌、長輩、朋友、廣告等四面八方的育兒建議,想必更會不絕於耳。要餵母乳還是餵奶粉?常抱孩子會不會把孩子寵壞?買什麼玩具可以讓寶寶更聰明?寶寶鬧脾氣怎麼辦?寶寶生病了如何處理?只要看看書店裡琳瑯滿目的育嬰指南,就知道新手爸媽有多少徬徨和疑問。
跟許多其他的育嬰書一樣,本書作者之一是位經驗豐富的小兒科醫生,但不同的是,這位作者除了醫學上的專業知識外,還育有八名子女,而且他的護士妻子,也參與了這本書的寫作。所以書中不只有一般育嬰書給新手爸媽的指引,還有他們自己的育兒經。
作者在第一章開頭就點明,沒有什麼育兒方法是最好的,有的只是根據寶寶和爸媽的特質,找出最適合彼此、最能讓雙方互相適應的育兒方法。書中所提出的「親密育兒法」觀念,跟市面上大部分的育嬰書籍很不同。餵母乳、把寶寶揹在身上、與寶寶同眠等在我們心目中屬於祖母輩的育嬰方式,在作者的細心說明下,都成了最自然、最科學、最符合母嬰互動需求的教養方法。
書中所提出的每項建議,都是希望新手父母在面對自家寶寶時,能重視母性直覺與寶寶的反應,而這也是這本書最深得我心的地方。因為書中除了對於嬰兒的成長、營養、照護、大小便訓練、家居布置、疾病、急救等爸媽日常生活中必須面對的瑣事有詳盡描述外,更不忘強調爸媽、寶寶在處理及面對每件事中的感受,還有每個動作背後的道理。在譯書的過程中,我看到的是原則而非規則,畢竟每對父母和嬰兒,都是獨一無二的,而真正適合的教養方式,唯有在父母與孩子共同摸索與嘗試後才能決定。
自己在懷孕的前半期,看了不少講懷孕、胎教的書,也打算在懷孕後半期好好K與生產、育嬰有關的書和雜誌。每次到書局找書,身邊總少不了其他大腹便便的媽媽也在看書。常有人開玩笑地說:「第一胎是照書養,第二胎是照豬養。」我想換個角度看,其實這話也充分反映了父母想給孩子最好的照顧的心情,只是生第一胎時,什麼都不懂,所以只能奉印刷的文字為圭臬,而生第二胎時,有了第一胎的經驗,索性就靠直覺來回應孩子的需求。
本書作者以豐富的經驗、實地的研究、與細心的觀察,同時給予新手父母育兒的「知識」與「常識」,讓即將升格為爸媽的我和外子,多了一分安心與信心,相信對其他的新手爸媽,也會很有幫助。
摘自《親密育兒百科》譯後語
全美最著名的小兒科醫師之一。於哈佛醫學院兒童醫院及多倫多病童醫院(全世界最大的兒童醫院)接受小兒科訓練,有20年的小兒科醫師執業經驗,目前為南加州大學醫學院小兒科臨床助理教授。與太太合著多冊育兒暢銷書,包括《Creative Parenting》、《Night-time Parenting》、《The Birth Book》等。
為合格護士、兒童教育家與授乳諮詢人員,與西爾斯醫師共育有八個孩子。
台大外文系畢,美國蒙特瑞國際研究學院口筆譯碩士。曾任美國史丹福大學醫院翻譯、中興及交通大學外文系口筆譯講師。現就讀美國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外語教育博士班。譯有《活力久久》、《親密育兒百科》(皆由天下文化出版)等書。著有《英文榜首》(經典傳訊出版)。
國立台灣大學醫學院畢,現為台灣大學醫學院小兒部專任副教授及臺大醫院小兒部專任主治醫師。
2011/01/10
BGH020A
天下文化
套書不分售
20×24.2cm
黑白
9780004174426
820
1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