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這是一個作家站穩腳跟前的踉蹌歲月
也是一位青年成長為男人的人生試煉
本書是奧斯特近五十歲時的作品,回首高中時代至三十餘歲的人生。
這是他一生中最徬徨潦倒的歲月,卻也是影響他創作之路的關鍵時期。
學生時代就背棄世俗期望與規範、一心以寫作為志業的奧斯特,
為了生計,做過各式各樣的零工、遇見形形色色的人物;
也曾遠走他鄉,在不同的城鎮飽嚐寂寞的滋味。
他從男孩成為男人,又從男人成為父親;
換過一個又一個工作,也遭遇一次又一次失敗。
在龐大的經濟壓力下,他不曾放棄寫作的夢想,
卻也因為這樣的固執,他幾度跌倒,又必須爬起,
才能逐漸在現實與理想的擺盪間,找到自己的人生位置……
奧斯特證明了,文學和人生一樣,都需要堅持到底。
──Houston Chronicle
萬一奧斯特當年真的選擇了一般的領薪工作,那麼,他獨樹一格的小說之筆,就會讓穩定安逸的生活給廢了。那才是我們最不樂見的失敗。
──Book Review
本書引人之處,除了奧斯特跌跌撞撞的作家之路外,還有他一路上遇見的各色人物,在他的筆下格外生動鮮活。
──Chicago Tribune
一九四七年生於美國紐澤西州。是小說家、詩人、翻譯家和電影編劇,曾和王穎合導電影「煙」,劇本獲獨立精神獎,並自編自導The Inner Life of Martin Frost。
《紐約三部曲》為其享譽國際的經典作品,另著有《月宮》、《機緣樂章》等十餘本小說。其他作品尚有《幻影書》、《孤獨及其所創造的》、《失.意.錄》、《布魯克林的納善先生》,以及詩集、評論集等。奧斯特曾獲頒「法蘭西文化獎」、美國文學與藝術學院頒發的「莫頓.道文.薩伯獎」、法國文壇四大文學獎之一的「麥迪西獎」等,更在二○○六年榮獲有「西班牙的諾貝爾獎」之稱的「阿斯圖里亞斯王子獎」,被譽為最重要、最受歡迎的當代作家之一,作品已被譯為三十餘種語言。
奧斯特的作品常探討人生的無常與無限,筆下的主角也常思考自我存在的意義、尋找自己的人生位置。他擅長實驗性的寫作風格,並在流暢的文字間,暗蘊值得再三玩味的人生哲理。
奧斯特現居紐約的布魯克林。
2009/10/08
BLH073
天下文化
平裝
13x18cm
黑白
9789862164143
183
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