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超導體、半導體、磁體、晶體……這些凝體,生活周遭已無所不在,若想瞭解它們的 Know how、Know why,請看一門改變人類生活最巨的科學——凝體物理學。
過去數十年,物理學最令人興奮的發現,就是瞭解了固體的性質與「原子如何組成」有關。這門學問過去稱為固態物理學,而最近則有了新名字,稱為凝體物理學。凝體可以涵蓋固體和液體——兩者的原子都很緊密地堆疊在一起。
凝體物理學不僅是二十世紀的知識大成就之一,也已廣泛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例如它可以解釋:為什麼銅線可以彎折,玻璃一敲就碎?為什麼金屬湯匙容易燙手,塑膠湯匙卻不會?為什麼琉璃可以透光、黃金是黃澄澄的、紅寶石卻閃閃泛紅光?半導體為什麼叫「半導」?磁鐵為什麼吸得了鐵釘,吸不住鋁門框?超導體又為什麼不具電阻?
舉凡彈性、熱性質、光學性質、電性、磁性、超導性,都可以透過凝體物理學來一窺究竟。研發具有特殊性質的新材料,也得以這門學問為基石。
序 物理就在我們四周 錢卓斯卡
第1章 歡迎光臨凝體世界
——這門物理學不僅是二十世紀的知識大成就之一,
也已廣泛應用到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
第2章 晶體
——這種多晶固體每一晶粒裡的原子排列方式都有某種取向,
就像每一隊排列整齊的士兵都有其面對的方向。
第3章 粒子與波
——電子是粒子,也是波;「光」是波,也是粒子。
在量子世界裡,粒子與波這兩種特性是一家。
第4章 原子
——由於鮑立不相容原理,所以原子不能互相穿透,
我坐的椅子才能支持住我,不至於使我掉穿過椅子。
第5章 統計物理
——與「費米子」之不喜歡與其他粒子作伴的性質相較,
「玻色子」是相當合群的。
第6章 量子力學晶體
——就是這種差異,使得半導體脫穎而出,
造就了電晶體、晶片以及今日林林總總的奇妙電子世界。
第7章 銅線與玻璃棒
——固體表現出彈性行為,就好像
成對的原子之間有彈簧連接一般。
第8章 銀湯匙與塑膠湯匙
——金屬之所以比絕緣體容易導熱,
除了聲子都存在於兩種材料外,金屬還有自由電子。
第9章 玻璃片與錫箔
——為什麼玻璃可以使光線通過,而鋁箔不會?
為什麼銅是紅色的,而藍寶石是藍色的?
第10章 電燈泡與電纜
——材料的電阻率相異真是大,相差可達十的十八次方,
固體的其他性質的值都不會涵蓋如此廣的範圍。
第11章 磁體
——我如果將鐵條加熱,會發現磁性會因鐵條愈熱而漸弱,
到了攝氏770度時,磁性就完全消失了。
第12章 超導體
——由BCS理論來解釋超導性,
是一項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量子力學成就。
第13章 凝體物理的世界
——凝體物理學未來的任務及挑戰,將是對更複雜的材料
做完整的解釋,並設計具有特定性質的新材料。
附錄 名詞注釋
物理就在我們四周
錢卓斯卡
有次,有一位朋友有所感觸地對我說:「每當我聽到有人談到通才,我總會聯想到球形物體,沒什麼特色。」但再仔細去瞭解那個人,卻會發現他也有某方面的特點;不過,這些針對的好像只是指文學、藝術、音樂、哲學、歷史及其他通稱為「文科」或「人文科學」方面的修養。雖然物理學和其他領域一樣,也是心智所成就的學問,但卻沒被考慮在內。
我引述這段往事是因為,每當別人說我是一位物理學家時,我經常會聽到這種反應:「物理是我在學校感到最困難的科目,我總學不好。」與其聽了就算,我會試著對他解釋我在做的一些事情,像是超導性。我用描述、譬喻、或在餐巾紙上畫圖等方式加以說明,只用簡單的算術而不用高深數學。我這樣做之後,常在事後獲得回報,對方已被引發起興趣,而且還會想要知道得更多。
這些年來,我一直在教學和研究中學習物理,也很高興經常有上述的經歷,因而我決定把這些觀念蒐集、整理起來,出版成冊,以饗那些對物理世界好奇的人(我相信有很多),特別是當你想瞭解直接環繞在我們周圍的事物時。
■生活中的物理──凝體物理學
已經有許多書嘗試對一般讀者介紹某方面的物理學:如恆星與星系、夸克與微中子、空間與時間的本質、大霹靂、相對論等等。這些觀念吸引了大眾的想像,也經常出現在報章雜誌的科學版上。不過,卻缺乏討論那些就在我們周遭、深深影響我們日常生活的物理學,也就是凝體的物理學。它是物理學的一支,討論我們日常所見、所接觸、所用材料呈現的多樣性質。它是由三樣基本學科(量子力學、統計物理學及電磁學)所組成的美妙的綜合學問,是用以探究這些事物的絕佳工具。
凝體物理學還持續在拓展、應用於日常生活物品中,這種狀況頗使那些主張實用的科學家很欣慰。我秉持信念來完成本書,相信沒有人會因為本身不是物理學家,而否認這個具有魅力的知識領域。
寫這本書時,我極力避免使用通俗科學書籍的某些表現方法。想要在讀者不熟悉的領域做合理的說明,是需要花點功夫的,因此我略去了一些我認為無關緊要、或會引起混淆的東西。我繪出圖像,幫助讀者得以在內文中認識重點,僅此而已。那些圖像就是剛才我提到的、畫在餐巾紙上的草圖。
本書沒有印出物理學家或設備的照片;我不認為看了費米(Enrico Fermi)的照片會幫助讀者瞭解什麼是費米子,或者看了真空管、電纜、電子儀器會幫助理解光電效應。我所敘述的事物是現今存在的,而非歷史。我只提及少數有相當貢獻的物理學家,而不詳盡列舉。我不指出他們的國籍;物理學是一種不分國界的努力成果,不同於奧林匹克運動。我也不列出供進一步閱讀的書目,因為我認為讀者一旦被挑起興趣,就會去圖書館及書店翻查,由自己去發現。
有兩個原則導引我選擇本書要用的題材:第一、要能清楚說明如何應用基本觀念,第二、題材數量不超過一本便利使用的書的大小。簡而言之,這本書很精簡,而且是故意如此。
誌謝
在此感謝那些不同領域的朋友,如在語言、法律、歷史、古典文學、戲劇、音樂以及物理,他們閱讀了本書稿本並提供卓見。我在寫書時,也承蒙德國梅斯納學院(Walther Meissner Institute)的接待,並讓我利用那兒的環境。在此深摯地向院長安德斯(Klaus Andres)教授致謝。對我內人陶樂西提供許多方面的協助,我也銘感於內。
臺灣大學化學工程系畢業、美國卡內基美隆大學化學博士。曾任東海大學及靜宜大學兼任副教授、國立台灣科技大學化工系兼任教授。著有《奈米科技導論》、《石油及石油化學工業概論》等,譯有《生物世界的數學遊戲》等。
2000/03/20
BWS014
天下文化
平裝
14.8×21cm
黑白
957-621-668-0
325
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