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平時不花任何一分冤枉錢,但該用的時候絲毫不手軟,這是富人才有的金錢思維......

平時不花任何一分冤枉錢,但該用的時候絲毫不手軟,這是富人才有的金錢思維,例如,有位保險業的傳奇業務員,就是花起錢來十分豪氣,絕不錙銖必較。
他在踏入保險業之前,在販售電子和通訊儀器的大公司擔任業務工作。由於公司只重視研發人員,所以他心想跑業務的他,就算繼續待下去也不會有多大的發展,於是決定轉換跑道,改當保險業務員。
他當時拿了一千萬日圓的離職津貼,可是他竟然把這筆錢全都拿來招待朋友,這實在不是一般人會做的事。進入人壽保險公司後,由於薪水是佣金制,沒有固定的底薪,所以每個業務同事都捨不得花錢,看緊每分薪水。
可是他卻一反常態,有著與一般人不同的膽識與決心。他告訴我:「因為我喜歡與人相處。」頓時,我明白他為何願意把離職津貼全部用來款待友人,這是個人興趣和工作完美結合的表現。
離職後,他在新宿一家商務旅館設宴款待同鄉會的成員,以及大學母校的校友,除了向大家報告自己轉職的消息,也請這些朋友日後多多關照。他是個極具領袖魅力的人,宴席上舉手投足都充滿自信,當然很快取得這群各行各業精英的信任。
這次聚會後,很快就有人替他引薦各大銀行的經理,再透過分行經理結識了龍頭企業的重要人士。這樣的人脈效應,使他在壽險公司連續四年拿下全國第一的傲人成績。這個驚人成績正是由於他懂得善用過去累積的人脈,加上努力勤跑業務終有所成。至於他過去投注於人脈經營的錢,當然早就回本了。
把一千萬日圓全都用在人脈經營上,確實是他異於常人的思維。但不可否認,使他創下驚人業績的祕訣,也是他和客戶間深厚的「交情」,每年收入高達一億日圓以上的他,堪稱業務界的傳奇。
他曾對我說他之所以能創下如此傲人的業績,祕訣就在於:「因為大家都喜歡我」。我很驚訝,一個人會對自己如此充滿信心。但別以為他只靠人脈,他工作其實非常拚命,就算會弄壞身體,他也從來不推辭和客戶應酬、打高爾夫球,甚至每年還會招待客戶出國打球。看得出來,他為了穩固客戶關係,付出了許多別人所沒有的心力。
據說有一年,他手上只有三個客戶,但業績依然達到一億日圓的營業額,讓身旁所有人都震驚不已。也就是說,一個客戶就能締造千萬日圓的業績。由此可見,只要鎖定客群,與有力人士徹底打好關係,就有機會成為千萬富豪,這也是他獨到的業務風格。
他這種獨特的思維也讓他後來成為保險業的傳奇人物,四處受邀演講。而他每次演講一定都會告訴大家:「祕訣無他,就是多照顧別人。」同時,他也一定會提到踏入保險業之前,將所有離職津貼用於款待友人的故事。
當然如果真的仿效他,以同樣的方式款待朋友,結果不一定如他飛黃騰達。畢竟每個人都必須忠於自己的想法,以極大的決心一擲千金,才有可能成就夢想。否則,畫虎不成反類犬,只學皮毛極有可能落得破產的下場。
「不知道花到哪去的錢就是冤枉錢」這是他告訴我的金錢智慧,而他致富的傳奇也都濃縮在這句話裡。
他的例子也告訴我們,想要致富,就必須如我前面提到的,要清楚掌握兩個軸心,缺一不可,不能全盤接收別人的做法或想法,一定要有自己的堅持與信念,若是不能悟出成功人士致富的真理,便很容易在人生的路上失去分寸。
只學皮毛,終究會以失敗收場。
數位編輯整理:陳子揚
Photo:publicdomainphotos,CC Licens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