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突然有了一種新的覺知,那就是:「爸爸媽媽,你們是你們,我是我」,青少年在空間上和心理上,都需要清楚把「我」劃分出來。
孩子到了青少年時期,突然有了一種新的覺知,那就是:「爸爸媽媽,你們是你們,我是我」,青少年在空間上和心理上,都需要清楚把「我」劃分出來。
在有形的空間上,他們會需要有一個能區隔出來的空間,不被打擾,只有自己。全世界的爸媽總有一天都會被青少年問同一句話:「爸媽,你進來我房間做什麼?」好神奇啊,就像嬰兒七坐八爬的必然發展,所有孩子都會來到這相同的宿命。
接著有一天,原本每天都要擠在爸媽身邊才能幸福入睡的寶貝,變得彆扭不自在,然後,就會理直氣壯地要求要有自己的獨立房間。還有一天,當你看著家有少年初長成,忍不住想按下快門,一定會聽到一句比警官還嚴厲的喝斥:「爸媽,可不可以不要拍我?」然而,奇怪的是,少年少女天天都在瘋狂玩自拍,為什麼爸媽一張都不許拍?
在無形的空間上,孩子更怕父母如影隨行。金車基金會的調查顯示:有高達四成以上的青少年不會加父母為臉書好友,因為會有被監控的感覺。青少年更討厭父母不斷在他們的臉書或 Instagram 上按讚,更別說是搶頭香,那簡直是「自殺式被孩子封鎖」的最快方法。
提心吊膽的爸媽一定會以為孩子躲躲藏藏,肯定做了不可告人的事,所以更加疑神疑鬼。但事實上,再乖的孩子都會有相同症頭:好怕爸媽隨侍在側、緊迫盯人。
正常的青少年像是經歷了一場覺醒運動,突然在自己和別人之間劃出了一條清楚的界線,他們渴望擁有一小塊自由優游的空間,享受自我主張的權利。因為就是這個時候,他們強烈體會到,自己和爸媽一樣,都是有自我主權的「人」,即使角色不同,但是身為「人」的尊嚴都是一樣的。
而首當其衝的,當然是要先解決和他們糾葛最深的爸媽,這是他們區分「人我界線」的重要起始,他們必須從這裡學習被尊重,也學習尊重別人。而為了更強烈感受到自己是獨立的個體,他們會像剛贏得領地的所有權人,用非常戲劇性的誇張方式來捍衛自己的地盤、隱私與主權。
所以,爸媽該怎麼做才能讓他們學會「尊重」與「被尊重」呢?繼續偷窺他們的抽屜與櫃子?亂看他們的私訊與信件?不敲門就硬生生闖入房間?不經允許就把他們的照片、糗事貼在臉書上?如果我們周遭的大人朋友不允許我們做這些事,那麼很合理,強烈意識到必須被當成一個「人」來對待的青少年,也絕對無法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