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翟本喬分享,馬斯克衝撞現有體系的精神,總是讓他走上坎坷歷程而不得安逸。這樣的人成功的機會比較小,但一旦成功了,影響力就會是無可比擬的。
圖片來源:flickr 文/翟本喬,和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
《鋼鐵人馬斯克》書評
馬斯克不是一個科技大神。
至少不是我們現在看到,在科技界引領風潮的那種大神。
《鋼鐵人馬斯克》這本書從一開始就點明了馬斯克和其他科技創業有成的大亨最大的不同點:當別人努力設法在虛擬世界中,以不存在的物品換取財富的時候,馬斯克是少數仍致力於在真實世界創新的領導人物。當地球遭遇毀滅性災難的時候,虛擬世界的那些發明也許可以讓你沈浸在快樂天堂之中,直到最後一刻仍醉生夢死,就像《駭客任務》中被拔掉插頭的人一樣。但馬斯克的創新,才是真正能拯救人類文明的發明。
這樣講也許有些誇大,因為任何人現在環顧四週,都找不到毀滅性災難要發生的徵兆。但要應付這種災難,前置的準備工作可能長達數十年,不是一般人可以預見的。而馬斯克正在為我們做準備。
作者開始寫這本書的時候,馬斯克是堅決反對的,完全不願意提供任何資料,而作者只能從他的老同事和離職員工身上挖取資訊。在兩年的堅持之後,馬斯克終於點頭,讓他取得第一手的資料。這或許是由於馬斯克痛苦的童年和坎坷的人生,讓他不願意放開胸懷與外人分享。但我們要感謝作者的堅持,使我們終於得以一窺馬斯克的成長和創業歷程,而能從中學到重要的經驗。
在本書最前面的章節中,敍述了馬斯克第一家公司 Zip2 從創業到被併購的過程。經由簡潔的描述,作者清楚地點出了馬斯克在整個過程中學到最重要的兩個教訓:領導能力和技術能力的衝突、和對公司經營方向維持控制權的重要性。而這兩件事在馬斯克後來的公司中又再度出現,但我們已經可以看到,他能夠用不同的方式來順利解決這些問題了。
書中可以看到馬斯克不斷地重新發明重要的小原件,而不是只在現有的框架中做小幅度的修改,或是責成供應商達標。當一件任務的進展停滯太久,他會徹底檢討找出原因,在必要時斷然放棄現有方向,重新找一個出發點從頭來過。對於以重大發明為目標的工作團隊來說,這是一種必要的態度和決心。在馬斯克現在以之聞名的兩家公司 Tesla 和 SpaceX 身上,我們不斷地看到這種事情發生,而這也讓他們在技術創新上,成為別人無法追趕的巨人。
而馬斯克在創新領域的選擇上,不畏懼向傳統巨人挑戰的決心,則是最終會定義他歷史地位的根本因素。他面對了兩隻最龐大的恐龍:汽車業和航太業。當他開始要進軍汽車業和航太業的時候,幾乎每個人都覺得他瘋了,認為沒有國家級的資源是不可能成功的。但馬斯克在他的堅持之下,徹底改變了這兩個行業的做事方法,也為恐龍們找到了新生命。其中重點就是突破框架式的思維,不接受沒有理由的規則,終於在讓市場接受之後,得到了他應有的榮耀。
這本書不是一本單純的神話式英雄傳記,把一切榮耀歸功於主角一人。作者也花了不少篇幅描述馬斯克身邊的幕後英雄,例如蕭特威爾和史特勞貝爾。如果沒有他們的貢獻和分勞,馬斯克的公司不會成功。在大家追求當英雄之餘,也可以思考一下自己適合的角色到底是什麼?
群眾總是以成敗論英雄。書中提到了馬斯克幾次從失敗邊緣千鈞一髮地起死回生經歷,如果沒有這樣的運氣,今天人們對他會是什麼樣的評價?甚至是不是懶得去給他評價?他衝撞現有體系的精神,總是讓他走上坎坷歷程而不得安逸。這樣的人成功的機會比較小,但一旦成功了,影響力就會是無可比擬的。我們要做什麼樣的人呢?看完了這本書,你自己作決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