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馬斯克處理不可能任務的從容作風,使得他成為新矽谷之神,佩吉等企業執行長提到他時,總是充滿敬畏,初露頭角的創業家們就像當年人們模仿賈伯斯(Steve Jobs)一樣,爭相「效法伊隆」。
圖片來源:SpaceX Twitter
編按:2021年,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Tesla)及SpaceX的創始人伊隆.馬斯克(Elon Musk)以1950億美元的身價登上世界第一富豪寶座。是什麼樣的行事作風和處世態度促使他不斷精益求精,建立如此蒸蒸日上的事業?
以下是《鋼鐵人馬斯克》作者艾胥黎.范思對馬斯克的觀察與分享:
超越矽谷
要研究馬斯克,必須從SpaceX位於加州洛杉磯市郊霍桑的總部開始,霍桑臨近洛杉磯國際機場。在SpaceX總部,訪客會發現兩張巨大的火星海報,並排貼在通往馬斯克辦公隔間的牆上。左邊海報描繪的是今日火星:寒冷、荒蕪的紅色星球;右邊海報的火星,則有一大片被海洋環繞的綠地,已被轉化成適合人類居住的星球。
馬斯克一心想要實現這個夢想:開拓太空成為人類的殖民地,這是他致力達成的人生目標。「我深信人類有光明的未來,」他說,「如果我們可以解決能源永續的問題,並穩步朝向成為多星球公民邁進,擁有在其他行星上生活、自給自足的文明,防止會導致人類滅絕的最壞情況發生,那麼,」他停頓了一下,「我認為那會是非常美好的。」
如果馬斯克的某些言行聽起來很瘋狂,那是因為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它們確實有些天馬行空。例如馬斯克說這些話的時候,助理剛遞給他一些餅乾和上面灑有糖珠的奶油冰淇淋,他一邊吃點心,一邊很認真的跟我討論如何拯救人類。
馬斯克處理不可能任務的從容作風,使得他成為新矽谷之神,佩吉等企業執行長提到他時,總是充滿敬畏(編注:佩吉曾直言,若自己死了,寧願把龐大財產捐給像馬斯克這樣的資本家來改變世界。他認為馬斯克把火星做為人類「第二家園」的想法意義深遠),初露頭角的創業家們就像當年人們模仿賈伯斯(Steve Jobs)一樣,爭相「效法伊隆」。
馬斯克是擁有電動車、太陽能板和火箭事業的創業家,也是非常擅於推銷遙不可及夢想的人。忘了賈伯斯吧!現在換他來向世人推銷遠大夢想與希望!
長久以來,我一直密切關注矽谷的發展,馬斯克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他是個立意良善的夢想家,也是矽谷「科技理想國」俱樂部的一員。這群人通常視自己的超邏輯世界觀能解決所有人的問題。
但這些科技理想國成員對科技前景往往可以滔滔不絕的長篇大論,卻又說不出太多普羅大眾聽得懂的實質內容。更令人受不了的是,他們的言談經常隱含一個訊息:人類是不完美的,人性需要適時矯正以免走向毀滅。我在矽谷活動中碰到馬斯克時,他的言論往往聽起來就像是直接出自這個科技理想國的劇本。最糟的是,他用來拯救世界的公司似乎也不是經營得很順利。
然而,就在2012年初,情況改變了。
不管是喜歡或不喜歡他的人,都注意到了馬斯克這個非典型創業家,實際上正在逐步完成他的遠大理想。他旗下那些一度陷入困境的公司,正在一些前景看好的領域,取得空前成功。
跨界奇蹟
2012年,SpaceX將一艘補給太空船送上國際太空站,並安全返回地球;特斯拉Model S正式上市,這是一款美到讓業界屏息的全電動轎車,狠狠打醒了美國汽車業。
這兩大成就讓馬斯克晉升至僅有少數企業家能達到的地位,過去只有賈伯斯可以在截然不同的兩種產業取得類似成就,像是在同一年推出新的蘋果產品和一部賣座的皮克斯電影。但馬斯克不只如此,他也是太陽城(SolarCity)的董事長與最大股東,這是一家發展迅速的太陽能源系統設備公司,這一年正準備上市。馬斯克彷彿以某種神奇的方式,一舉完成了數十年來航太、汽車和能源產業未能達成的最大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