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當你重溫古人的智慧,你更能體會:黑天鵝帶來的 「危」也就是「機」。生命的鍵盤敲下「暫停」,取消約會,放下懸念,做一個書本上雲遊四海的讀者。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多年來我提倡「讀書不輸」,此刻新冠狀肺炎病毒肆虐,正是「安於短暫隱居,均能渡過疫關」。
隱居中,拿一袋書,消失在海邊、山下、平原上,我不找你,你也找不到我。生命的鍵盤敲下「暫停」,取消約會,放下懸念,做一個書本上雲遊四海的讀者。
心靜下來,只要有書作伴,就能感受到靠近知識火炬散發的熱量。我們不是一直嚮往《湖濱散記》、《山居歲月》那些意境嗎?內心自問:自己怎麼會在都市的水泥叢林中停留這麼久?當你重溫古人的智慧,你更能體會:黑天鵝帶來的 「危」也就是「機」。
當川普以保護主義「讓美國再偉大」來爭取選票時,波及的國家短期內會受苦,但懂得應變的對手,反因此也變得更強壯,加快地比美國更「偉大」,中國大陸華為的5G發展,可能是因禍得福的一個例子。
中國大陸經過這次肺炎災情後,封城的武漢、廣州、杭州等地,當生命力再現時,不少人預測,會冒出來的不是更多的、改善的家禽與海鮮市場,而是較多的狀元與文明。
深居簡出,抬頭望藍天白雲,低頭閱讀沉思,書本變成了最好的伴侶,還需要口罩嗎?利用每一個機會,排除雜念,專心地讀些好書。
一本有吸引力的好書,必擁有使你難以拒絕的這些特質:
這變成了「書生」的「三生」有幸。
自己一生幸運「與書共生」,從六歲起在上海讀書,到二十八歲在美國畢業、出來教書,與書變成了命運共同體—認真地讀書、教書與寫書;甚至有機會再回到台灣參與出版,興高采烈地選書、評書、印書,我變成了東西方社會中快樂的讀書人。
貫穿自己「一生」的信念,不是財富與權力,而是「讀書」與「教書」。
因此我倡導:人生的起點,不是誕生,而是與書結緣的那一刻;人生的終點,不是死亡,而是與書絕緣的那一刻。與書結伴的一生,就是「書生」;就是終身的知識之旅。二十一世紀初台灣社會的競爭力、生命力、凝聚力面臨了最嚴酷的挑戰。作為一個知識份子,千思百慮所能想到的,還是回歸到基本面—好好讀書,好好做人,好好做事。
把讀書、做人與做事結合,使它在肺炎病毒消失後,變成提升台灣社會生活品質的新風潮。因此鼓舞大家一起堅持「讀一流書」,「做一流人」,「建一流社會」。
眾聲喧嘩中,靜靜地聽一下「書」的十項自述與自信。老友王建煊看到後,要我寫下來,掛在他主持的基金會牆上。
最大心得:離開書,你就輸。
最後留言:書是對抗病毒傳播的武器。
高希均發表於《遠見》雜誌20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