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對廖涵劭來說,閱讀是日常,更是全家都熱愛的活動。爺爺廖祿立一手創辦電聲大廠美律實業,在公司內部發起讀書會已行之多年,由於自己喜歡閱讀,更希望為台灣孩子點亮一盞照見書香的明燈,因此於2006年12月成立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可說是打造台灣閱讀力的推手。
每個月第三個週五下午,一群私立明道中學的學生,會到隔鄰的台中僑仁國小帶領課後班的孩子們,共讀「愛的書庫」書箱繪本,搭配活潑的手作活動,「大手牽小手」探索閱讀的樂趣。
「大手牽小手」故事導讀活動,從2020年9月起跑,發起人廖涵劭,是募款、捐助成立「愛的書庫」的財團法人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創會董事長廖祿立,從小跟著爺爺奶奶一起讀書的她,感受到閱讀所帶來的改變與影響,因此當年才國三的她,帶領著30名社員,陪伴100多名小一到小六的孩童,透過閱讀繪本打開看見世界的窗。
對廖涵劭來說,閱讀是日常,更是全家都熱愛的活動。爺爺廖祿立一手創辦電聲大廠美律實業,在公司內部發起讀書會已行之多年,由於自己喜歡閱讀,更希望為台灣孩子點亮一盞照見書香的明燈,因此於2006年12月成立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可說是打造台灣閱讀力的推手。
基金會成立之初,廖涵劭才三歲,就已經有模有樣地跟著爺爺在家裡辦起讀書會。廖祿立曾在《傳誠:台灣電聲推手廖祿立的人生思索》一書中分享一段故事,他說,讀幼稚園的廖涵劭,看著大人們分享讀書心得和生活點滴,耳濡目染,有樣學樣,拿了一本《弟子規》給爺爺,一本書給奶奶,自己拿著《三字經》,煞有介事地用稚嫩的童言童語說:「讀書會時間到了。」
廖劭涵自己則回憶小時候,每晚睡前,媽媽都會念繪本、說故事;小小的幼苗在愛和書香澆灌下,吸收成為學習成長的養分。
上了國中後,廖涵劭就讀明道中學國際部,國二參與學校的「愛teach I learn」社團,原本要利用寒暑假舉辦夏令營、冬令營到偏鄉進行教學活動,因疫情不能跨區跨縣市移動,準備的活動計劃無法施行,在老師鼓勵下,改變活動型式,發起「大手牽小手」共讀課程,還自己打電話給閱讀基金會,希望基金會推薦書單,就這樣開啟了廖涵劭以自己的方式與步調,將原生家庭傳承下來對閱讀的熱情與喜好,擴散出去、影響更多人的旅程。
閱讀不僅為廖涵劭帶來不同的視野,也養成她思考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能力。
2019年,廖涵劭被學校選為模擬聯合國(Model United Nations,MUN;簡稱模聯)代表之一,參加耶魯大學在台灣舉辦的活動。期間,參與的學生必須模仿聯合國開會形式,依照聯合國會議架構和議事規則,討論國際重大議題,透過演說、辯論、遊說、協商整合各國意見,撰寫決議文草案,最後投票作出協議。
「我發現一山還有一山高,參與的學生代表都非常優秀。」廖涵劭回想第一次參與模聯時的震撼,參與的代表們不僅要了解國際情勢,還要具備邏輯清晰,具備有條不紊的表達能力和思辨能力,而且要能全程用英語磋商、發表演講和辯論。
當年才15歲的她,因此打開了眼界。幾個月後,她參與2019年在河南大學舉行的模聯,獲得最佳代表獎;2020年再參與台灣模聯,也獲最佳代表獎。純熟的辯論技巧,讓她獲得學校2021年科學辯論的最佳辯士獎。
在學校的好表現,除了廖涵劭本身積極熱情、樂於學習的態度之外,從小養成的閱讀習慣,更使她擁有獨立判斷的思辨能力,懂得如何尋求解答,即使面對挫折,也能從文字中獲得撫慰與療癒,找到重新出發的方向。
即將升上高三時,廖涵劭還主動提出到閱讀基金會做志工的想法,並召集同學們一同加入,希望帶動大家喜歡閱讀,主動閱讀的好習慣。
聊起近期最喜愛的一本課外書,廖涵劭毫不遲疑地推薦《Lord of the Flies》(中文譯名蒼蠅王),作者威廉.高汀是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藉由一群生活在荒島上的孩子們,深入刻畫、分析人性,探討社會的觀點,讓廖涵劭十分感興趣,高二可以自由選課時,她就選了心理學和國際政治學,「如果沒有意外的話,大學應該會申請社會學科。」廖涵劭堅定地說出未來的志向。
除了訓練思考能力之外,閱讀也啟發了廖涵劭對寫作的樂趣,從小學五年級到國一,每年她都參加「千樹成林創意作文班」,師從知名小說家甘耀明,曾參與學校作文比賽獲得第二名。
高一時,她採訪身邊的同儕,了解他們的情緒和心理狀態,寫了10首英文詩,搭配自己拍攝的照片,自費印製一本英文詩詞攝影集《overwhelming light》,這本小書引起了學校許多學生共鳴,讓他們知道自己並不孤單。
今年10月剛滿18歲、升上高三的廖涵劭,有著超齡的思想、見地和純粹的心靈本質。她還在Instagram開了一個帳號──「待雪草心理研究室(Snowdrop Psychology Lab)」,一個心理學知識分享平台,希望透過簡單的漫畫及文字,提升台灣社會對心理健康的重視。
為什麼取名「Snowdrop待雪草」?Snowdrop讀名是雪滴花,是春天最早開的花,也稱報春花、待雪草。
「因為它的花語是希望!」她輕聲說著,彷彿春天剛綻放的花朵吐蕊般。家人從小悄然栽下閱讀的種子,無形中,已栽成一株充滿希望的美麗之花,而廖涵劭不僅要讓這朵花開得繽紛燦爛,更要讓花香持續擴散,讓更多人體會到閱讀帶來的生命力。
➢【書籍資訊】《傳誠》
➢【延伸閱讀】
如何有價值走過一生?取決於你能提供給多少人向上的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