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一座以「愛」之名打造的隱形圖書館,吸引近六千萬人次。閱讀的種子,遍撒台灣各地。逾110萬本圖書,購書經費早已超過5.2億元,全部來自台灣人的愛心捐獻;散布在全台灣超過340間中小學校裡,還有一座遠在海外的美國南加州。而擔任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創會董事長的廖祿立,是打造這股閱讀力的推手。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
在數位化世代潮流下,數位學習成為新趨勢。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順應潮流,先推出「數位書箱」,2018年開始設置「數位愛的書庫」,獲愛心捐助善款一千多萬元,已累積37座數位書庫。
三十台平板電腦,加上三個充電箱,一座數位愛的書庫能為孩子帶來什麼不同的改變?
過去的數位書箱,是把紙本延伸到數位,但「數位愛的書庫」,是要把孩子們的閱讀力,轉化為學習力。透過老師的引導,推動數位閱讀,讓學生認識平板電腦、電腦等載具,不只可拿來看電子書、玩遊戲,更是很好的學習工具,從中學習如何正確使用網路資料,不被假資訊誤導。
為了鼓勵國中小學生自訂專題報告題目,按部就班搜尋、瀏覽線上資料、處理、判斷、整合資料,然後完成專題報告,數位閱讀以專題探究為主軸,甚至與玉山文教基金會合作,透過辦理競賽,培養學生線上自主學習能力。
陳一誠說,「這等於是高中、大學生程度的學習。」從閱讀力到學習力,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努力向下扎根。
讓閱讀,為孩子打開通往世界的門窗。
廖祿立曾獲教育部邀請,為「國民中小學圖書館閱讀推動教師」計畫擔任培訓講師,請老師們「不要批評孩子的表達」,透過課外閱讀幫助孩子開發想像力和整合力,延伸通往世界的視野。
為了鼓勵孩子們學會「說」出來,勇於表達看法,閱讀平台推出「寫十贈一」活動,看十本書寫十篇閱讀心得,就可以選一本自己喜歡的書。活動推出以來,已累計送出逾六萬本書,換算已收到逾六十萬則學生回饋的心得。
一本書產生的「蝴蝶效應」,閱讀的影響力無比強大。
但閱讀,不應只是「讀書」,更可以創造多元的價值。
當音樂頑童大提琴家張正傑走下舞台;當作家李偉文、王文華走出書本,和孩子們面對面;「霧裡fun 魔法」課程則是從說科學家的故事,搭配動手做實驗展現科學魔法,讓孩子學到「活」的知識;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費盡心思提供許多閱讀延伸活動,透過實際的體驗、多元互動,開啟深度的對話和交流機會,幫助孩子主動探索更多未知的世界。
其中,擔任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董事的中央研究院院士曾志朗,是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Haskins Laboratories)的董事成員,在他的促成下,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和美國耶魯大學哈斯金實驗室共同成立的「大腦發展與學習聯合實驗室」,將在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愛的書庫共讀館設立據點,進行嬰幼兒大腦發展與教育追蹤研究,探究嬰幼兒語言以及閱讀發展的影響。
這是耶魯大學實驗室第一次和民間單位合作,意義非凡。
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的愛的書庫共讀館,預計2023年落成。在國道三號草屯交流道不遠處,即將矗立一棟四層樓造型奇特的建築,外觀像是幾本書背朝外、內頁攤開的書,高低、厚薄不一、色彩繽紛,在綠意盎然的植栽圍繞下,充滿生命力。館內規劃了免費的課後照顧中心,以成為一座大型的社區共讀學習中心為目標。
當年廖祿立上書總統,信中提及希望推動具教育和研究功能的基金會,這個想法終於在台灣閱讀文化基金會開花結果。落實一鄉鎮一書庫,讓共讀風氣從校園,正式走入社區。
➢【書籍資訊】《傳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