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師父以嚴肅的語氣說道:「覺元,你聽好!你來出家,難道沒有『千錘百鍊』的準備,沒有『烈火焚燒』的勇敢,沒有『粉身碎骨』的犧牲,你如何留得清白在人間?你要勇敢,你要勇敢,你要勇敢。」
——覺元法師,佛光山桃園講堂住持
透過《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出版後,信眾們能一窺佛光山開山祖師對弟子們「法傳心要」的點滴,更企盼能從不斷地閱讀中,在字裡行間感受師徒間那份「高情遠意」的深厚法愛。因此鼓起最大的勇氣提筆撰寫,記錄師父對我一生點點滴滴的指導與影響,「淚眼婆娑憶師恩,娓娓道來述當年」,緬懷我一生中最敬重的師父——開山祖師星雲大師。
師父教會我,如何勇敢
在師父一路的指導下,完成了南台別院的建設與兩萬人的開光落成後,2008年秉著佛光弟子「任常住安排」的理念,隨即被調派到台北。甫到台北道場,在規畫各樓層的空間設計之際,赫然發現四樓的天花板被五樓某診所穿梁洗洞、剪斷鋼筋,布滿其洗腎的管線,且此施作工程已長達20餘年。驚恐之餘,旋即委任專業結構技師進行現場勘查、評估,得到的駭人結果是,倘若921大地震的強度發生在台北,那麼這一棟大樓將攔腰倒塌。聽到如此天崩地裂的消息,我一陣天旋地轉,實在不敢再想下去。
因為事關重大,只好向師父報告,由於大樓涉及公安問題,幾經協調,對方強勢表達不願意移走管線進行結構的補強。在莫可奈何之下,佛光山只好走入法律訴訟,以取得最後的解決。就在存證信函寄發的隔天,對方竟找來一些道上弟兄來台北道場鬧場、砸東西,我作夢也想不到出家後,必須遇到這種可怕的事。當時,我忍著極度恐懼的心情,以顫抖的手進行現場錄影存證,此舉也嚇跑了這些弟兄。
回到辦公室仍按捺不住驚恐心悸,雙腳不自主地發抖。我趕緊撥打電話向師父求救,表達如果再訴訟下去,惹怒了對方,我可能會被他們暗中追殺、砍死,接下來應該怎麼辦才好?師父在電話的另一端,非常冷靜地聽著我激動的言詞,並任由我排山倒海般地發洩情緒。直到情緒稍緩時,師父說:「覺元,你說完了嗎?」我回:「說完了,師父啊!我們還要再繼續訴訟下去嗎?」
師父以嚴肅的語氣說道:「覺元,你聽好!你來出家,難道沒有『千錘百鍊』的準備,沒有『烈火焚燒』的勇敢,沒有『粉身碎骨』的犧牲,你如何留得清白在人間?你要勇敢,你要勇敢,你要勇敢。」當下,我整個心被震懾住,頓時情緒也安定下來。心想,是啊!最多就是粉身碎骨而已。從此,我告訴自己:覺元,就把「千錘百鍊、烈火焚燒、粉身碎骨」,當作你生生世世修道的座右銘吧!
經過一年的訴訟,最後判決佛光山勝訴。管線順利移除之後,由佛光山自行做結構補強,並敦請專業結構技師再做檢測,以保安全無虞。等到一切相關事宜完善圓滿,我立即回總本山向師父報告結果,不禁心有所感:仰仗師父的威德感召,在訴訟的過程中,幸逢已退休的檢察官、最高法院的庭長等,以專業的法律知識協助我們,最後各個也成為虔誠的佛教徒,成為佛光山的功德主。師父語重心長地慈訓我:「覺元,哪怕是為了一個眾生的得度因緣未了,修道人必須受一些苦難、一點障礙,你都要認為這一切都是想當然爾,都是值得的。」經過此事,我覺得自己的心力似乎更增強了。師父!感謝您教會我,「如何勇敢」。
師父教我「貼近人心」的人間佛教
2001年常住派我到台南,首要任務是在台南尋覓土地,目標為一千坪。我從完全懵懂無知,到經歷覓地,乃至透過法拍的第三拍取得土地,其中過程的心驚動魄,實非筆墨所能形容,承蒙三寶護佑,師父的威德庇蔭,才能一一圓滿。之後,師父告訴我:「取得土地後,下一個任務就是負責建寺。」又是一陣的天旋地轉。32歲的我,根本不懂什麼是建築,更遑論「建寺」如此艱鉅的使命。一路走來,慈悲的師父大手牽小手般地引導著我,我則亦步亦趨地緊緊追隨,邊做邊學,直至完成南台別院的建設。
有一天,師父來巡視工程時,指著現在南台別院正前方偌大的樓梯,正色嚴詞地對我言:「覺元,這座樓梯你不用管,也無須你來負責,因為你目前沒有資格設計樓梯。」當時,我心裡嘀咕著:「為什麼全部的工程,就只有樓梯不用我負責?而且坡長、梯高、梯面都有建築法規可依循啊!怎麼,我就沒資格設計了?」因為師父的威德與叢林的教育,令我當下也不敢回嘴。
師父轉身對我說:「覺元,你的內心不要有聲音啊!」我真是嚇壞了,師父竟然能聽到我心中的音聲。我趕緊合掌,至誠地懇請師父指導!
師父隨即說道:「覺元,你太年輕了!你要像我這樣70多歲的年齡,才能明白老人家爬樓梯是有多麼地舉步維艱、寸步難行。因此,如何讓老人家走樓梯如履平地。梯高、梯面尺寸該多少?全在我的方寸之間。」
我受教的當時,感動到淚流滿面不能自已,不禁心中吶喊著:「師父啊!您真是實踐了《心經》所云『觀自在菩薩行深般若波羅密多時』的聖者。」師父如觀音的慈悲,二六時中心繫著眾生的需求。然而,慈悲如果沒有般若內涵,又何能明白梯高、梯面該為多少,才是符合普羅大眾的需要。
師父的悲智雙運,讓我真真切切地領略、印證「什麼是『貼近人心』的人間佛教」。含淚叩謝師父演繹出一段難遭難遇的「西來意」,如今每一思及猶感彌足珍貴!
圖片來源:天下文化,《星雲大師的身教與言教.卷二》
師父指導我「化緣要化心」
透過一字一字地撰寫,回憶著師父對我點點滴滴的教誨,我深知這份法乳深恩,今生此世已難回報,幾度因熱淚盈眶而無法成章。然捫心自問,我作為星雲大師的弟子法眷,豈能如此自私?是應該懷抱著「獨法樂不如眾法樂」的胸懷,共享這份正法滋味以長養佛弟子的法身慧命。
回顧當年建設南台別院期間,對我而言最難克服的障礙,就是募款、化緣。雖知興建道場亟需十方大眾的善款資助,但我實在是說不出口。於是乎,我又向師父求救了。師父微笑著告訴我:「覺元啊!化緣要化心。」駑鈍的我,請問師父:「我如何能知道對方的心,想著什麼?化心,實在太難了。」
師父繼續指導:「覺元!我送給你六字箴言,就是『不募款,給佛法』,你要明白『有佛法,就有辦法』。」此話一出,真是如雷貫耳,喚醒沉睡惛懵的我,原來關鍵的重點在於「給佛法」。
如獲至寶的我,即刻依照著師父的引導去落實、奉行。於是,回到台南之後,我誠懇地拜託各道場負責的法師,每週能安排一次前去教授經典課程的機會,希望透過不斷地「給佛法」,以增上殊勝的法緣。
經過數年的佛法結緣,所播下的菩提佛種也逐漸成熟了。期間,信眾們紛紛在南台別院建設的過程中,主動發心宣揚建寺的種種殊勝難得。當中,大殿玉佛背後五千餘字的金剛經燈牆,絕大部分是由參與《金剛經》上課的同學來捐助支持,以表達至上的「法供養」。
此外,研讀《法華經》課程的同學因聞法受教於〈方便品〉中所云:「若人為佛故,建立諸形像,刻雕成眾相,皆已成佛道。或以七寶成,鍮鉐赤白銅、白鑞及鉛錫,鐵木及與泥,或以膠漆布,嚴飾作佛像,如是諸人等,皆已成佛道。」這份溢於言表的法喜之情,令受持、讀誦、研究《法華經》的同參們,各個齊心積極地行動,虔誠懇切地跪在佛前一起發願來護持,勸募南台別院外牆六百尊的大小佛像。
諸如此類的感動事蹟,不勝枚舉,是我出家以來,首度感受到「法力的不可思議」;讓我更深入地明白,原來以「法緣」化「佛心」是如此地清淨、無染、歡喜、善慧,妙不可言。偉哉!吾師的高風亮節、如來睿智,著實令人由衷感佩。在此,叩謝師父總是以「正知見」引領著我,凡事「永遠回到『法』上」去思維、用心與精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