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財經作家綠角分享,許多人不斷追逐層出不窮的新現象,卻沒看懂其背後的道理,只能不停的摸所前進。《一如既往》讓你看懂花花萬象的基本原理,以穩定的心性,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若能掌握先機,不論在什麼領域都是重大優勢。譬如可以預知金融市場走向,未來的科技發展,各國政治生態的變化。於是許多人將心力用於「預測未來」。問題是,未來如此多變,細小的差別就會造成截然不同的歷史軌跡。要事先掌握,其實非常困難。
與其將目光放在這有著無數可能的未來,不如回頭想想,有什麼人性或社會發展上的通則,是從未改變過的。這些因為不變,反而被許多人忽略的原則,才是讓人面對未來變化與挑戰的基石。這些不變的原則就是《一如既往》的主題。
《一如既往》作者以太空人意外身亡的例子,說明風險就是你想完所有可能場景後,還是發生的不良事件。所以,我們要做比自己預想更多的準備。
譬如個人財務方面,安全資產要比你認為合適的金額更多一些。投資組合中的安全資產比率,也要比你以為恰當的更高一點。
不要用「精準的預測」做為風險防範策略。譬如根據自己的分析,認為未來一年,股市下跌的機會是1%以下。所以資金100%投入股市。
這種狀況就好像一個人在出門前說:「我今天不會出車禍」。所以開車不繫上安全帶。
有準備,有餘裕才是風險防範的基石。自認為可以預測未來不是。因為,人在預測未來時表現很差,這點從沒變過。
另一個常被忘記的原則就是,每個人呈現在外的形象都是修飾過的。強項會被展現,缺點會被隱藏。成功的事業成就放在名片上,失敗的過去藏在自己的回憶裡。
所以當你觀察他人時,往往只會看到他優越的一面,你看不到他的苦悶、他的掙扎、他的缺點。
但對於自身的苦悶、掙扎與缺點,你再清楚不過。這個落差會讓你覺得,為何別人取得成就如此簡單,我卻深陷困境?他們一定有某種秘訣,只要我一學會,就會如同他們一樣快樂跟成功。
不,都是表象而已。
社群媒體加深焦慮。在IG跟臉書,你看到朋友的出國美照,珍饌佳餚。你以為他們過著快樂的日子。你沒看到的是,吃那頓大餐時他們夫妻剛好在冷戰,那次出國他們行李遺失。
人們不是利用社群媒體在溝通,是在上面表演。瞭解這點,你會用比較正確的角度看待這些訊息。
人們也常忽略,長時間的持續進步,會帶來多大的改變。
譬如自1950年至2014,美國因心臟疾病死亡的機會,因醫學進步,足足下降了70%。到了今天,平均每年少50萬人,因心臟病過世。
但我們從沒看到任何媒體或報導大力誇讚。因為,這70%的死亡率降低,就是平均每年1.5%的下降帶來的。
經濟與金融市場也是如此。近百年,美國人均GDP成長了八倍。這是平均每年個位數百分比的成長累積出來的。
小成長的長期累積成果,常超過一個人可以理解的範圍。造成很多人在投資時,追求短期賺大錢的方法。因為藉由一個不高的報酬,長期致富,是很難想像的事。而其實,後者才是通往財富之路。
許多人不斷追逐層出不窮的新現象,卻沒看懂其背後的道理,只能不停的摸所前進。《一如既往》讓你看懂花花萬象的基本原理,以穩定的心性,面對人生的各種挑戰。
本文授權自:綠角財經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