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直覺外包給AI做決策真的可行嗎?利與弊一次看|《直覺鍛鍊》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在人工智慧逐漸滲透生活的時代,我們的思考與學習能力也面臨新的挑戰。AI能幫助我們追蹤偏見、修正錯誤決策,甚至提醒我們避免衝動行為。但同時,把決策過度外包給AI,可能讓我們的「生物直覺」逐漸退化。透過《直覺鍛鍊》提出的科學方法,我們能更好地理解直覺與人工智慧的關係,找到一種平衡...
退休後,很多人反而因為金錢、家庭和健康而感到更焦慮。理財作家嫺人在《有錢到老後》中提醒我們,不必事事追求完美,也不必跟別人比較,而是學會在有限的資源與時間裡,做出最智慧的選擇,享受每一次旅行、每一段陪伴,讓人生變得更自在、有溫度。
全球暢銷書《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在全新力作《一如既往》當中指出,與其拚命預測不確定的事件,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去理解恆常的行為。不論是投資或人生,都應該反其道而行:回頭看,而且視野要廣闊,並專注在不曾改變的事物上。
圖片來源:Unsplash
文/王映茹,天下文化編輯部副主編
2009年,當全球經濟萎靡不振時,華倫.巴菲特(Warren Buffett) 的熟人憂心忡忡的認為經濟很難重振。但巴菲特只是反問:「你知道1962年賣得最好的糖果棒是什麼嗎?」 對方毫無頭緒。巴菲特告訴他答案是士力架(Snickers)後又問:「那你知道今天賣得最好的糖果棒是什麼嗎?」對方依然答不出來,於是巴菲特說:「士力架。」
這則故事蘊藏一個簡單、卻很容易被忽略的道理:儘管變化既驚奇又刺激,常常吸引我們的注意力, 從來不曾改變的行為才是歷史最有力的教訓。不論是在距今500前,或是在未來的500年後,就算科技、醫學、語言、地緣政治都超乎你想像的不同,人們還是會被貪婪所迷惑、被恐懼所支配,這些行為無論年齡、種族、階級、地位,都會如出一轍。
全球暢銷書《致富心態》作者摩根.豪瑟(Morgan Housel)在全新力作《一如既往》當中指出,與其拚命預測不確定的事件,我們應該花更多時間去理解恆常的行為。不論是投資或人生,都應該反其道而行:回頭看,而且視野要廣闊,並專注在不曾改變的事物上。
他在本書《一如既往》中延續前作的寫作風格,以各式各樣極具說服力的案例,交織絕佳的故事編排手法,用最平實的敘述,帶讀者了解關於風險、機會、數據、誘因、情緒與人性的真實面。你可以從中學到:
每個人都想看到未來的商業、經濟、政治到社會趨勢,但我們都不擅於預測未來發生的事情,唯有當你不再執著於預測未知,專注在恆久不變的事,才能在人生與投資路上獲得最大的滿足與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