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高希均教授新作《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指出,在當前飲食文化風靡全球之際,台北的鼎泰豐在顧客心目中,品質上是全球「第一」,經營法則上更是全球「唯一」。這樣的榮耀是屬於楊紀華師傅及他一千六百多位員工,也屬於在台灣耐心排隊、光顧九家鼎泰豐的五百五十萬忠誠顧客。
※本文擷取自高希均教授新作《打造台灣軟實力之島(五冊)》之《開放:突破台灣格局》
瑞士有「天下第一的手錶」;台灣有「天下第一的小籠包」。好像沒有人稱過鼎泰豐的創業人楊秉彝父子為「楊師傅」。就讓我把這個「師傅」的尊稱送給第二代的掌門人楊紀華。我一生當過老師,很嚮往做「師傅」。這麼多年來受過他磨練教導的徒弟們,一定很高興他們的老闆,多了一個這麼親切而又貼切的稱呼。
大家熟知:「魔鬼藏在瑣碎細節裡」,鼎泰豐沒有抓不到的魔鬼;大家比較陌生的是:天使常躲在「堅持原則」的背後,鼎泰豐對原則的堅持,做到了極致,因此顧客看到了天使般的品質與微笑,那是楊師傅對經營原則的堅持。
當此刻大家在熱烈討論大學生就業薪水過低時,這位五專畢業生,是靠自己日日夜夜地工作、時時刻刻進出廚房的親自體驗中所產生的「堅持」。他今天在專業上的成就是世界級的,遠遠超過了太多會念書的學生、太多有高學位的專才。
讀《鼎泰豐,有溫度的完美》作者林靜宜的深入採訪,以及自己多年來既是朋友又是顧客的觀察,歸納出楊師傅的經營八則:
從鼎泰豐的經營成就看來,東方文化中做人做事的道理,要比西方求快求變的經營策略,更能持久。在台灣這個島上,我們有一項迷你產品可以傲視世界,那就是在台北信義路上,以小籠包聞名中外的鼎泰豐。
2014年六月上旬《遠見》雜誌邀請了當今最熱門題目「大數據」的學者麥爾荀伯格來台訪問。他小時在奧地利的鄉村長大,18歲到哈佛讀書,稍後在哈佛教了十年書,又轉往牛津任教。對他來說,來台北演講最大的「報酬」,是天天可以吃到道道地地的鼎泰豐小籠包。
離開台北那天我在「人文空間」送行,他意外地發現為他準備了兩籠鼎泰豐小籠包。告別前他興奮地留了三句話送給我們讀者:永遠保持好奇心,永遠大智若愚,永遠大膽行事。仔細讀他這三句贈言,也完全吻合楊師傅的經營原則:以好奇之心不斷精益求精;以謙卑之心再上層樓;以果斷之心堅守原則。
在當前飲食文化風靡全球之際,台北的鼎泰豐在顧客心目中,品質上是全球「第一」,經營法則上更是全球「唯一」。這樣的榮耀是屬於楊紀華師傅及他一千六百多位員工,也屬於在台灣耐心排隊、光顧九家鼎泰豐的五百五十萬忠誠顧客。
2014年9月號《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