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明珠醫師的文明病處方》指出,耳朵保養有以下相對重要的三個穴道,大家一定要知道,平時只要多按摩,都能達到改善耳朵相關的疾病的功效。
保養耳朵的穴位
耳朵的保養有以下相對重要的三個穴道,大家一定要知道,平時只要多按摩,都能達到改善耳朵相關的疾病的功效。
1.聽宮穴
位置:耳屏正中前緣凹陷,在耳門與聽會穴之間。張口時呈凹陷處。
功效:這個穴位特別有助於改善聽力問題,對於那些經常感到耳鳴或耳朵有堵塞感的人來說,按摩此穴可以帶來舒緩效果。
按摩方法:請用您的食指或中指輕放在這個凹陷上,然後輕輕做旋轉按摩動作。想像您是在用指尖畫小圈,持續一至兩分鐘。按摩時應感到放鬆而舒適。

圖片來源:《吳明珠醫師的文明病處方》
2.耳門穴
位置:耳門穴位於人體的頭部側面耳前部,耳珠上方稍前缺口陷中,微張口時取穴。在聽宮穴的稍上方;微張口,先取聽宮穴,當聽宮穴直上0.5寸處的凹陷中,按壓有酸脹感。
功效:按摩耳門穴可以幫助緩解耳鳴,同時對於預防感冒也有一定的幫助,特別是對於改善耳部血液循環非常有效。
按摩方法:使用您的拇指和食指輕輕夾住這個穴位,然後進行輕柔的按摩動作,每次持續約一至兩分鐘。動作要輕柔,避免過度用力。
3.風池穴
位置:正坐,後腦勺下兩條大筋外緣陷窩中,與耳垂齊平處即是風池穴。
功效:風池穴是一個非常有用的穴位,對於舒緩頭頸部的緊張,改善耳鳴和頭痛有顯著的效果。
按摩方法:請用您的食指和中指輕輕按壓此穴,然後進行輕柔的按摩,可以是小圈按摩或輕推按摩,每次一至兩分鐘。
為了進一步促進耳朵健康,除了上述三個穴道外,這裡補充三個對耳朵保養同樣重要的穴道:
4.聽會穴
位置:正坐,耳屏下緣前方,張囗有凹陷處即是聽會穴。
功效:聽會穴對於改善聽力下降和耳鳴有幫助,尤其對於因長時間暴露於噪音環境導致的聽力問題特別有效。
按摩方法:使用食指或中指輕輕按壓此穴位,可以輕輕做圓周運動或輕輕按壓,每次持續一至兩分鐘。按摩時應該感到舒適,無疼痛感。
5.神門穴
位置:神門穴位於手腕處,掌心朝向自己時,由小指向下延伸到手腕關節的橫紋處,有個骨頭之間的凹陷處。或是將手腕橫紋六等分,靠近小指側六分之一的肌腱凹陷處就是神門穴。
功效:雖然神門穴位於手腕,但它在中醫中被認為對於調節心神、緩解壓力和焦慮有顯著效果,間接有助於改善因壓力導致的耳鳴和睡眠問題。
按摩方法:使用另一隻手的拇指輕輕按壓神門穴,進行輕柔旋轉或前後滑動的按摩,每次持續約一至兩分鐘。這個動作有助於放鬆身心,對耳鳴和睡眠品質有間接改善作用。

圖片來源:《吳明珠醫師的文明病處方》
6.翳風穴
位置:在耳垂後耳根部,把耳垂向後一按,按壓在頸側部的皮膚上,耳垂後面邊緣上就是翳風穴。
功效:翳風穴屬手少陽三焦經 ,是手少陽經和足少陽經的交會穴,這兩條經脈皆有分支「從耳後,入耳中」,而翳風穴的位置就位於耳後,所以它還是治療耳部問題的「特效藥」。
當出現聽力減退、耳鳴等症狀,與內耳血液循環減弱、內熱旺盛有一定的關係,而按摩翳風穴可增加耳部的血液循環,散去耳道裡堆積的內熱邪氣,緩解耳鳴耳聾的症狀。
「翳」字的本義,就是指用羽毛做的大扇子,即遮擋風邪的羽扇。人體的耳垂就像是蒲扇一樣,為這個穴位擋住了前面來的風,所以稱之為「翳風穴」。臨床主要治療口眼歪斜、牙關緊閉、齒痛、頰腫、耳鳴、耳聾等頭面五官疾患。
按摩方法:用雙手拇指或食指緩緩用力按壓穴位,緩緩吐氣;持續數秒,再慢慢地放手,如此反覆操作,或者手指著力於穴位上,做輕柔緩和的環旋(逆時針、順時針)轉動。有輕微的酸麻感,配合緩緩吐氣,每次按摩3至5分鐘,一天可做3到5次,長期堅持,可緩解耳朵鳴叫、雜音、聽力下降、預防耳病,保護我們的耳朵;因位於三焦經少陽經交會穴,可以利水安神、開竅清熱,更因位於頸部淋巴結處,還有益氣、散結、補陽、瘦小臉的效果!
透過這些簡單的按摩步驟,不僅能幫助改善耳朵的健康狀態,也能促進整體身體的放鬆和血液循環。建議每天堅持進行,特別是在洗澡後或睡前,這樣不僅能增強穴位的刺激效果,還能幫助您更好地放鬆,享受健康的生活。
另外,在中醫理論中,除了針對特定器官的穴位外,還有一些重要的大穴位,通過五行相生的道理,也對身體的整體健康和器官功能有著顯著的調節作用。這些穴位的按摩不僅能夠增強眼睛和耳朵的健康,同時也能促進身體各系統的和諧運作,達到預防疾病、調和身心的目的......更多保養方法,請見《吳明珠醫師的文明病處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