減重焦慮不是你的錯!減重名醫蕭捷健《碳水循環》:你不是意志力不夠,而是選錯了方法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蕭捷健醫師在《碳水循環》中溫柔呼籲:體重焦慮不是你的錯,你只是選錯了方法。本書針對常見減重迷思,提出與身體合作、非極端的科學方法,幫助你改善代謝、找回健康與快樂。無需禁澱粉、不必自我折磨,讓瘦身成為自然且可持續的生活節奏。
《善意與信任》揭示了網路時代中人際關係的變化,探討在市場思維與社群媒體滲透下,傳統的「共享關係」如何被「交換關係」取代,導致信任感下降與人際疏離。從心理學觀點出發,作者指出數位量化與社會比較讓我們愈來愈難真誠互動,也讓自我價值感受到衝擊...
股市隱者2024新作《投資的底氣》指出,投資日誌的重要性在於,解決當下的問題,可能是方法上的問題,又或是情緒上的問題,當遇到情緒問題時要先解決,才能定下心調整投資方法;文中,股市隱者也大方分享低潮時的投資日誌原文。
復盤最核心的觀念就是「不以結果論成敗」,有時我們喜歡結果論,認為這次賺到了錢,所以我這次做的所有投資決策都是對的;這次虧了錢,就認為自己一定全做錯。但有時未來就是不如你的預期,你有可能做對所有事,但賺錢的卻是隔壁開槓桿賭博的同學,他成為少年股神,而你卻還站在原地。
我常說運氣雖不是最重要的因素,但人生就是這樣,往往你的精心布局,就是差了運氣的臨門一腳。因此,復盤的重點不在這項投資的結果是賺是賠,而是過程導向,檢視自己操作過程中有沒有做錯決定?如果時間拉回過去,自己會不會做出相同的判斷?如果答案是「會」,那就表示你的決策沒有做錯,只是剛好幸運女神沒有站在你那邊,如果對的事情重複執行,總有一天也會獲利。
只不過人腦的設計,往往會讓我們想要複製過去的美好經驗,如果有一件事曾經為我們帶來好的結果,即使這件事的決策是錯的,我們的大腦還是會記住這個錯誤的過程,誤導我們再次做錯決定。
結果跟過程是兩件事情,但大多數沒有刻意訓練自己的人,都很難擺脫大腦的慣性,也正因為如此,不是只有虧錢的投資需要復盤,賺錢的投資也要復盤。如同上一章所說,如果你是用賭博的心態做投資,即使一時半刻賺到錢,只要沒有反省並意識到自己的錯誤,那麼這些錢也會在下一次的賭博賠掉,因為你的勝率實在太低;相反的,如果堅守致富公式的原則選股,即使投資運氣不好,面臨一、兩次的失敗,把時間拉長來看,勝率卻是更高。
以我自己來說,我在復盤時一定會做的事,就是檢視自己買進跟賣出的理由,並且針對每一筆投資做沙盤推演,更重要的是寫下我當下的心情如何,讓我在未來如果投資面臨相同心情時,能夠參考過去的情境做調整。分享一篇我遇到低潮時的投資日誌:
2022/12/21
這是下半年第三次碰到賠錢,順風和逆風總在一瞬間出現轉折。最近的無力感,來自於感覺好像找到對的方向,拚了命的努力,想要帶給家人更多東西、更好的生活,然後突然看看自己,發現其實有時候好像也是無能為力。
賺錢彷彿是曇花一現、過往雲煙,順風後養大胃口,開始使用槓桿後反而讓彈性和容錯率變小,做出許多逆選擇,然後恐懼感隨之而來,也會驚覺是不是自己根本就只是運氣好才能累積到之前資產的高峰。
落寞與無力感交錯打擊,我相信這一切低潮都是創造未來美好結果的必要過程,加油!
投資日誌的重要性在於,解決當下的問題,可能是方法上的問題,又或是情緒上的問題,當遇到情緒問題時要先解決,才能定下心調整投資方法。
復盤不只是一種改進方法的工具,它也能對我們的心態有所幫助,藉由每一次的復盤,我的頭腦會愈來愈淸楚,底氣變得更足,面對股市的黑洞,也能愈來愈不被影響。
要記住:我們所有的行為都是為了讓自己變得更理性,不賭運氣、不受情緒所控制。
比起聊投資方法,我在粉專或 Podcast 節目上,其實更喜歡跟大家聊投資心法,很多人會覺得,這些東西誰不懂?誰不知道?乍聽之下都很好理解、很認同,但往往當事情發生時,當你遭遇重大虧損時,很難眞的保持冷靜。
人類的大腦運作自有一套邏輯,但偏偏要在股市裡賺錢,我們必須違背這樣的大腦運作,強制自己不要追求興奮、不要沖浪賭博、要堅持簡單無趣的策略,大道至簡,但愈是簡單的事,做起來卻是最為困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