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現代生活中,我們每天吃下的食物、接觸的環境,甚至用藥方式,都可能暗藏健康風險,如重金屬、病原菌或居家有害物質。《食安醫師的無毒餐桌》從選食、處理食物、居家安全到腎臟保養,提供簡單可行的方法,教你建立「防毒於無形」的生活習慣,讓吃得安心、生活更健康。
文/ 陳建宗,林口長庚紀念醫院院長
當今社會,環境、飲食與生活習慣密切影響著我們的健康。從一日三餐的選擇,到日常環境的潛在風險,我們所面對的不只是營養攝取的問題,更包括看不見的毒害與風險。食品安全事件層出不窮,重金屬汙染、病原菌感染、錯誤的用藥觀念,甚至是家中裝潢所釋出的有害物質,都可能對身體造成長期且深遠的影響。然而,多數人對這些健康風險仍缺乏足夠的認識與警覺。
本書以四大主題分篇論述,從第一篇「拒絕毒從口入」開始,探討我們每日入口的食物中,是否隱藏著鋁、鎘、砷、汞等有害物質,並提供簡單可行的方式,例如正確洗米與挑選魚類,幫助讀者減少攝入風險。第二篇「聰明選食,安心吃飯」則深入日常飲食細節,說明隔夜菜、海鮮、生菜、火鍋等常見食物中的潛在危機,以及如何透過妥善的處理與保存來避免致病。第三篇「遠離生活毒害」中,將焦點從飲食延伸到用藥與居家環境,強調服藥時的正確方式與注意事項,並提出因應甲醛超標的實用對策。第四篇「如此腎好」則針對腎臟健康給予實質建議,無論是一般人的日常保養,或是腎病與透析患者的飲食指導,都力求科學且貼近生活。
作者顏宗海為林口長庚紀念醫院腎臟專科教授,也是本院臨床毒物中心主任,除了專研腎臟疾病治療外,更是全力投入藥物食品毒害防治等研究。希望透過這本書,能幫助讀者建立起一套「防毒於無形」的健康觀念,從飲食選擇到生活習慣,處處做出聰明而安全的決定。畢竟,真正的健康不只是吃得飽,更是吃得對、吃得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