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立場不過是群體認同的延伸?《善惡》深度解析脆弱的意識型態如何被操控
你是否相信自己的政治立場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選擇?根據《善惡》所引用的心理實驗,事實可能恰好相反。研究顯示,我們的政治信念其實非常容易被操弄與扭曲,甚至能在不知情的情況下為完全相反的立場辯護...
亞研會長讚:光靠「巨流河」就足以獲獎,它是給下一代的經典
何定照 / 報導
全美最大的亞洲研究學術組織「亞洲研究學會」,今天將首屆終身成就獎頒給作家齊邦媛。加拿大籍的亞研會長卜正民指出,齊邦媛長年將台灣文學送給世界,固然是獲獎關鍵,但她光靠回憶錄「巨流河」也足以獲獎,「這是給下一代的經典」。
亞研學會今起在中央研究院舉行亞洲大會,卜正民說,學會成立74年,去年起才在北美年會外,另在亞洲舉辦大會,首站是新加坡。今年學會思及北美年會各種獎項已成傳統,亞洲大會也該設獎,且受獎人應在舉辦國當地,立刻決定將獎頒給齊邦媛。
「『巨流河』是了不起的成就,寫出了東亞歷史。」卜正民說,齊邦媛推廣、翻譯台灣文學數十年,「透過她,台灣和世界搭起橋樑」,歐美學界早知;但他看「巨流河」後,大受感動,才頓覺齊邦媛不但推介台灣文學貢獻深遠,自己的書也「不只是回憶錄,是文學傑作」。
「巨流河」是齊邦媛2009年出版的巨作,全書以巨流河(東北遼河古稱)開始,從她13歲起遭逢8年抗戰,一直寫到國共戰爭時來台經歷,以台灣南端恆春的「啞口海」結束。齊邦媛談「巨流河」,感慨「這本書是我一生的凝聚,證明我存在的意義」。
齊邦媛說,90歲能獲國際大會頒發終身成就獎,彷彿是對她一生辛苦工作的酬賞,讓她深感安慰。她說她經歷80年的淚水以及永不言敗的勇氣,成為二戰與台灣劇烈變動下少數倖存者,「我想與所有為台灣努力的人們、以及全球和台灣的年輕一代分享這個獎。」
何定照 / 報導
「我深信教育的力量,能將台灣與中國帶向光明未來。」作家齊邦媛今獲美國亞洲研究學會終身成就獎,致詞時謳歌教育的力量。然而她會後受訪表示,台灣孩子不再用筆、把時間花在零碎的知識,讓她頗感可惜,「我是恐龍,不懂電腦,但零碎的知識能把人帶到哪裡去?」
齊邦媛說,當年她來台時,日本人剛走,大家得立刻用中文開始台灣的生活,找來許多北大畢業的學生、學者編纂小學教科書,她也立即投入。
她說,當時大家沒學過新式教學法,不知「小狗叫、小貓跳」那套,教材一開始水準就很高。然而也因為難,讓剛剛離開日文的台灣人立即學會漂亮中文,作家鍾肇政、李喬等新一代都因此中文迅速成熟。
「台灣現在被人尊重、公認有文化水準,建立在我們最早的文字與語言的水準上。」齊邦媛說,1956年,她參與美國傅爾伯萊特交換學人計畫,發現國外沒人知道台灣,回台即投入台灣文學翻譯,所編文選成為美國教科書,開始吸引很多外國人來台念中文,這歸根結柢都須有豐沛台灣文學為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