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與利率新時代將來臨,美元霸權能持續下去嗎?《我們的美元,你們的問題》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自序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前IMF首席經濟學家羅格夫在自序中指出,全球金融體系正處於關鍵轉折點。過去低通膨、低利率的美元時代可能結束,未來10年通膨與利率都有可能上升。美元長期主導全球金融,但面對美國債務問題、政治失能及中國崛起,其霸權地位正受到挑戰。自序回顧歷史金融危機與政策經驗,提醒讀者理解債務、通膨與利率的風險,以及全球貨幣體系未來可能出現的動盪。
高希均教授回顧在台大、清大與中興大學的教學與畢業典禮致詞經驗,分享對年輕人的期許。他強調,畢業生應跨越專業、本土、兩岸、財富與意識型態的門檻,勇於承擔社會責任;同時呼籲受過良好教育的人,積極參與台灣現代化與文明社會的建構,兼顧物質與精神的付出,成為具格局與奉獻精神的新世代公民。
羅振宇的觀點透過網路傳播,充分體現自媒體結合網路產生了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也由於一小群人對於傳遞知識的堅持和努力,漸漸感染更多的年輕人。

冒牌生
(青年作家、社群經營達人)
我從沒想過羅胖的魅力已飄洋過海來到台灣。其實,這似乎也不奇怪,前幾天滑臉書,就看到朋友評了一句「自媒當如羅振宇」;身邊更有兩個網路創業圈的朋友,事業搞得風生水起,在各自領域都擁有一定成績,八竿子打不著的他們都是《羅輯思維》的忠實觀眾,常對羅胖的見解點讚;也許是我小瞧了《羅輯思維》的影響力。
如果你是行內人,應該會知道我說的是誰 — 羅振宇、羅胖是中國大陸這幾年最熱門的自媒體視頻脫口秀節目《羅輯思維》的主講人,他曾是央視主持人,在2008年辭職,2012年底推出《羅輯思維》,一周推出一段50分鐘左右的單人脫口秀,以及一天一則60秒的微信語音,三年多的時間凝聚了一群愛智求真的年輕人思考與收聽,追蹤人數數百萬,網路影片累積近4億的觀看人次。
這位自稱羅胖的中年大叔不是帥哥,主持的網路節目沒有華麗背景,不下個猛藥,更沒有搞怪地做什麼出格的事,一鏡到底長達50分鐘,只見一名憨厚的中年胖大叔端坐在桌前,對天南地北的事情侃侃而談,提倡獨立思考並探討各種理論、議題與思想。
他用「有種、有料、有趣」為口號,紮實的內容,流暢的口條,讓大家默默地聽他把話說完,走出一條獨樹一格的知識型自媒體道路。
我曾和一些朋友討論過《羅輯思維》,拍攝技術不難,難在羅胖持續上千個日子,每日一更的毅力;以及羅振宇口述的腳本更是重中之重的精髓所在,不知道得需要多少次千錘百鍊的敲敲打打,才能把原本枯燥無味的知識,內化成如此精彩又不落俗套的論述。
這本《迷茫時代的明白人》將《羅輯思維》的精華內容結集成冊。
第一章談個人崛起的力量,精選許多案例,如國富論裡面的亞當史密斯,還有大英帝國、日本經濟成長停滯不前的討論;第二章,談創業,討論網路崛起後個人創業價值觀的改變,也討論到成功的定義,堆砌出「心動不如馬上行動」的概念;第三章是用網路進化論、技術革命的包裝探討未來人類可能會失去的工作;最後回歸到個人成長,今天我們該怎麼生活。
其實,任何事都有正反兩派的意見,即便《羅輯思維》、《迷茫時代的明白人》也不例外。有些大陸媒體曾評論本書作者羅振宇的《羅輯思維》這檔節目之所以能爆紅,是由於年輕人對提升自我內心、對知識缺乏的強烈渴望,反應社會大眾求知結構的通俗化現象;羅胖的橫空出世,正巧填補年輕人的心靈、知識空缺,甚至形成某部分青年群眾的盲目崇拜效應。
這段話說得精闢,卻也證明羅胖作為自媒體的成功,影響力之大連傳統媒體都不得不對此現象進行分析。
其實,什麼叫做好的內容呢?點閱數不是唯一,但確實是一個很重要的指標。還有,一件事情的是非對錯孰是孰非到底該怎麼區分呢?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就是正確的答案。
《迷茫時代的明白人》這本書探討的各類議題也是如此,沒有標準答案,只有切入的角度不同,和你認同與否。只是,不可否認的,羅振宇的觀點透過網路傳播,充分體現自媒體結合網路產生了無遠弗屆的影響力,也由於一小群人對於傳遞知識的堅持和努力,漸漸感染更多的年輕人。
現在,羅振宇將這幾年的累積系統化的整理,運用文字的力量讓更多的讀者可以透過另一種管道獲取知識,傳統與嶄新的媒體交錯運用,而且都做得風生水起,本書堪稱是中國網路知識型態自媒體崛起的一種見證,實在是「自媒當如羅振宇」!
Photo:cc0, CC Licensed